
图片来源盖蒂图片社
个人资料图片
美国总统拜登将于4月22日至23日举行为期两天的全球气候视频峰会。预计将有4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参加,其中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召开的前一天宣布,他将通过视频参加峰会并发表讲话。
美国和中国这两个主要的碳排放国的行动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危机至关重要,两国目前处于紧张状态。 尽管几天前发表了联合声明并强调了共识,但如何进一步合作以及如何“促进外交”利用双边关系是本次峰会的重点。
这次气候峰会是今年全球气候政治进程中的重要节点。 各国的气候谈判人员将讨论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减排能力。 这将是将于11月1日至12日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公约的签署。 筹备党代表大会(COP26)。
中国出席峰会背后的考虑
中国官员多次回应媒体询问说,他们已收到参加会议的邀请,并正在积极研究是否参加会议。 首脑会议即将举行的前一天,北京只宣布习近平将出席。
分析认为,中国处于尴尬境地,在决定参加会议之前已经经历了许多考虑。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全球政策顾问李硕在北京告诉英国广播公司中文版,中国在过去10年中不断改进和优化其国际气候评估,并且一直在谈论“气候领导力”。 对于重要的国际问题,气候问题是一个罕见的问题,可能会使中国获得国际认可。 因此,如何巩固和维持这一趋势是中国的重要考虑。
就在上周,美国派出了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访问中国,并与中国发表了联合声明。 尽管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上存在根本分歧,但在过去两年中它们继续从事外交,贸易,技术等领域,甚至设有领事馆,但这一说法被广泛认为是中美两国在外交上的差异。气候领域。 合作的积极迹象。
东亚国际关系学者林全中对此声明的积极影响表示赞同。 他对英国广播公司中文节目说:“这没有突出表明双方之间的严重分歧。” 他认为,即将举行的气候峰会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 ,“这是对中国能否表现出大国举止的重要考验。”
林全中说,美国正在推进气候问题进程。 克里最近一次访华被视为对中国的“真诚”邀请,他希望中国能够积极合作。 如果您不参加峰会,它将向美国发出对外界的敌对信号。
他还说,习近平出席峰会表明,即使中国认识到中美关系存在巨大差异,它仍然可以在气候上进行合作,这将有助于中国传播其“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但是,由于这次峰会是美国召集各国领导人召集的,中国出席会议也意味着承认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
在星期二(4月20日)开幕的博ao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在视频讲话中表示反对任何形式的“新冷战”和意识形态对抗。 他强调,“无论多么发达,中国将永远不会寻求霸权,扩张,势力范围或军备竞赛。中国将继续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捍卫者。”在中国家庭论坛上的演讲似乎是对中国决定参加气候峰会的多种考虑的回应。
图片来源盖蒂图片社
中国严重依赖煤炭工业来提供就业并将其用作能源。
国际压力和主观决定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这次参加气候峰会的决定是许多方面施加压力的结果。 但是,中国似乎正在远离这一话题,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的主观任务。
克里总统访华之际,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与日本首相须贺芳秀举行了会谈。 这是拜登上任以来首位会见的外国领导人。 双方随后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据信这向中国发出了战略信号,即美国将致力于重新巩固美日同盟的核心,同时促进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发展。和印度。 应对中国的全面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气候问题是美日会议的重要成果。
根据美日联合声明,美日启动了气候合作伙伴关系。 这种关系具有三个支柱,即执行《巴黎协定》和在2030年实现国家自主决定的捐款; 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部署和创新; 并支持其他国家(尤其是印度太平洋地区)的脱碳努力。
林泉忠认为,美国希望日本作为亚洲的领导者,不仅解决协调问题,还将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日本也意识到气候问题的严重性,并相信将尽可能调整其计划以减少碳排放。
林全忠说:“日本提高减排率的意愿为亚洲国家树立了榜样。” “这将给中国带来很大压力。 如果中国继续被动应对气候问题,将无助于维持其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
图片来源盖蒂图片社
美国总统拜登于4月16日在白宫会见了日本首相须贺芳秀。
绿色和平组织的李硕同意中国面临的国际压力。 他说,如何在这种压力下保持独立,也是中国参加会议的重要考虑因素。
“中国发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的信号,表明中国将不屈服于任何国家。即使它采取更强有力的气候行动,也不会因为屈服于压力而这样做。” 李硕说。
下一步计划
拜登政府有望在此次气候峰会之后宣布美国最新的减排目标,该目标将比《巴黎气候协议》更具野心。 巴黎气候协议旨在将全球平均年温度上升限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2摄氏度以内的水平。 科学家认为,这个目标应该提高到低于1.5摄氏度。
外界担心中国在此次峰会上是否会做出更多承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周五(4月16日)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的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上重申,“中国将努力在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到2060年达到峰值并实现碳中和”。 “就是零二氧化碳净排放。去年9月,习近平还在联合国大会上作了相关发言。。
这项承诺意味着政策上的结构性变化,但尚未实施。 《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起草气候路线图。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勒于成最近在美联社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的“碳高峰”和“碳中和”目标“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容易。一些国家要求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前进时间限制,这是不现实的。”
乐玉成重申,作为发展中经济体,中国不应承担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相同的减排负担。
分析认为,乐于成之行意味着中国为做出更多承诺奠定了底线。
林泉忠说,这是北京在气候峰会召开之前向华盛顿交付“软钉子”,“首先提出了中国的观点,并为拜登政府作好准备。”
他说,在气候峰会上对中国的表现不应寄予厚望。 中国“既不会给(美国)太多面子,也不会使自己无法下台”。
李硕认为,鉴于中国目前的国内经济状况已经成熟,中国可能会在去年的承诺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承诺。 其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减少煤炭的使用并设定总的碳排放目标。
上海车展: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正在接近五个快速崛起的品牌
中国一直非常依赖煤炭行业来提供就业并将其用作能源。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到2020年,煤炭消费量将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6.8%,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但是,根据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CA)首席分析师Lauri Myllyvirta的分析,到2020年,中国的总碳排放量将比上年增加1.5%。 他说,如果要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承诺,那么碳排放量必须在达到顶峰后迅速下降。
中国目前拥有1,058个燃煤发电站,占世界总数的一半以上。 英国环境事务智囊团“ TransitionZero”最近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如果中国要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它必须立即采取根本行动。 该报告的作者说,中国必须在十年内关闭588个燃煤电厂,以实现该国的既定目标。
李硕说,总体而言,目前我国燃煤电厂利用率不到50%,不可能新建电厂。 因此,减少煤炭和碳排放总量符合中国的经济和环境利益,也将使中国变得更好。 履行去年作出的国际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