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处罚力度,制定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新华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门对本报信息泄漏的一系列报道作出回应

加大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处罚力度,制定新法规以保护个人信息

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更正“重拳出击”

最近,《经济信息日报》发表的“三问信息泄漏”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关于报告中涉及该应用程序的过多索赔引起的信息泄漏等相关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与通信管理局在接受《经济信息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中回答说,工业和信息技术一直高度重视个人信息的保护。 在已建立的协调机制下,《关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个人信息保护管理的暂行规定》正在加快执行。 加快建设全国性的App技术测试平台,力争今年全年覆盖180万个应用的测试能力。

当前,用户主要报告该应用程序违反法规,超出范围收集个人信息,或者该应用程序被迫,频繁且过多地请求许可。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说法,应用程序中的个人信息保护得到了加强,并在制度体系建设,标准制定和完善,技术支持和企业自律四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示范,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其中,在系统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预设和发行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和文件。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中规定了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应用软件的预设和分发等行为。 特别是针对当前行业热点,我们与有关部门联合研究制定了《移动互联网应用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 基础和基础。

在标准制定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针对侵犯用户权益的应用启动了专项整改技术测试工作,制定了“应用用户权利保护评价规范”,“应用收集与使用个人信息”等27项标准。最低必要评估规范”,涉及人脸和通讯录。 收集和使用各种个人信息(如位置,图片,视频信息等)的要求已全部公开发布。

另外,在加强技术手段建设方面,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手段,国家App技术测试平台自动测试的覆盖面和深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企业自律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了11家互联网公司,例如苏宁,爱奇艺,360和小米,以向社会做出公众承诺。 60多家线下互联网公司自愿进行跟进,并将建立高压红线意识来保护个人信息,并履行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责任和义务。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了一次针对应用程序侵犯用户权益的专项整治行动,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对国内用户使用率高的81万个应用程序的技术检查,责令整改了3,433个非法应用程序,并公之于众。 删除了819个未纠正的应用程序,以及239个拒绝纠正的应用程序,有效地制止了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行为。

接下来,如何更好地保护App个人信息? 《经济信息日报》记者了解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加大对非法,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侦查,曝光和处置。 在前一个应用程序的特殊纠正的基础上,它将进一步集中于工具,通信和其他应用程序,并增加欺骗手段。纠正诸如用户下载,关闭弹出消息的难度,非法共享个人信息,以及使用第三方嵌入式软件破坏用户权益。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管理局表示,正在与有关部门一起制定《移动互联网应用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以促进治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技术测试方法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加快国家App技术测试平台的建设。 到2021年,我们将努力实现180万种车型的年测试能力。 (记者孙少华郭倩)

【纠错】


【主编:谷岳】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