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月的清华花园,紫荆芳菲和陆颖回旋。
4月19日,正值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进行考察。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访问清华大学。 这是习近平离开学校时向师生们挥手致意的时候。
参观了美术学院庆祝活动的特别展览,参观了接受训练的篮球运动员,检查了成像和智能技术实验室以及关键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并与师生代表进行了亲切讨论。 清华大学“前辈”习近平向母校诞辰110周年致以祝福,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绘制了蓝图。
110年前,清华诞生于中国内忧外患,山河折断的深重苦难。 自学校成立以来,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不及其他人的耻辱”的坚强品格已深深融入了清华人民的血液。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指出,清华大学“是在国家和民族陷入危机时诞生的,在国家中成长,民族奋进,在国家和民族复兴后发展”。 “培养了爱国奉献和追求卓越的光荣传统。 它形成了红色,专业,全面的教书育人的特色,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密云水库参加了“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承担了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重大设计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例如高温气冷堆,大型集装箱检查系统,并竭尽全力促进抗流行病的科学研究…清华大学,成就卓越。
△最近,清华大学紫荆志愿服务队和研究生院历史解说队组织了志愿者,为“清华公园派对”系列展览提供志愿者口译服务。
在座谈会上,习近平集中讨论了“建设什么样的世界一流大学”和“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主张。 2014年5月,习近平在访问北京大学时指出,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具有中国特色。 在访问清华大学期间,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流大学。
对一流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持续不断的超越过程。 有必要弄清方向,突出重点。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一批一流人才。 建立一流的大学体系; 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并坚持开放合作。
这将是十余天的五四青年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校区向全国广大青年学生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向当代中国青年传递了衷心的信息,他们追求卓越,不仅要登上知识的高度,在承担时代的重要任务时要言行举足轻重,并要用真剑和枪支从事真正的职业。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高校进行研究时,多次参加师生代表的座谈会,指示大学生“从生活中保持生命的纽扣”。开始”和“有雄心壮志,成为奋斗者” …
△2021年4月10日,3,000多名清华师生和校友聚集在清华公园,通过跑步庆祝建校110周年。
习近平在参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特展时强调,“必须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心,运用文化自信心。以美国为媒介,加强国际文化交流”。 面对体育馆生机勃勃的笑脸,习近平鼓励大家“坚持道德,智力,体育,艺术和劳动的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国家建设的支柱”。
当代中国青年是一代人,朝着同一个方向走,与新时代一起进步。 他们出生在一个繁荣的时代,肩负着沉重的责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牢记总书记的托付,热爱国家和人民,激发信念,激发灵感,汲取党史研究的力量,继续加强“四个自信心”,不断增强野心,骨干和力量。成为中国人的信心,为祖国和人民建立永久的斗争。 坚定不移的奉献理想…大多数年轻人都肩负着责任。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主楼先后视察了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并展示了关键的教学和研究成果。
习近平听取了实验室理论研究的介绍,技术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帮助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在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中。 秘书长充分肯定了清华大学的成就。
△清华大学新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流动实验室
创新是解决瓶颈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必然要求。
创新和创造的勇气,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年轻人的殷切期望。 2013年5月4日,总书记在与各界杰出青年代表进行讨论时强调,青年是社会上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应站在创新和创造力的最前沿。 在这次“清华之行”中,习近平鼓励年轻人“勇于创新,深刻理解时代潮流和国家需求,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为社会贡献力量。充满智慧和智慧的国家,并通过开拓进取为社会服务。”
今年,我国走上了全面建设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道路。 党的发展和国家事业对高等教育,科学知识和杰出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月《气势》杂志发表的“力争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一文中强调,“中国要繁荣和振兴,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力争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泉”。
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在这次检查中,总书记明确指出,重大的原创性创新通常源于深入的基础研究,并起源于跨学科领域。 必须保持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资,鼓励自由探索,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并敢于开拓新的方向。
清华大学青年,中国青年!
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个世纪未曾发生的世界巨变的总体战略,以“大国”为核心,我国的高等教育将与祖国一起前进,与时俱进。 ,这肯定会创造更多令人眼花development乱的发展成就。
监制丨王珊珊张鸥
监制丨兴来舞轩
主编丨宁丽丽
编辑丨张延安
愿景丨杨立轩
校对丨X西燕
【编辑:熊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