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完善绿色金融产品的顶层设计,将其纳入合格抵押品范围内_东方财富

原标题:易纲:将绿色金融产品的顶层设计提高到合格抵押品的范围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中国人银行易纲主席在4月20日出席2021年博ao亚洲论坛年会的“为碳中和提供金融支持”圆桌会议时说,人民银行与相关部门合作,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银行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已包括在贷款融资的合格抵押品范围内。 未来,中央银行将创建碳减排支持工具,以鼓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金融支持。易纲还表示,他正在研究金融机构压力测试中对气候变化因素的系统考虑,并正在研究对金融机构实施绿色措施的情况。信用,绿色债券等表现评估系统。

专家称中国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当10,000美元进入高收入阶段时,将发生一系列结构性变化,例如老龄化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科学技术发展尤为重要,碳中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起点。大学,国际货币基金该组织前副总裁朱敏认为,碳中和背后是技术创新,这也是驱使我们走上科学技术之路并重建经济基础的思维方式。

  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和促进现金周转进入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了博ao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的“碳中和的金融支持”圆桌会议。 在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与有关部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 促进资本向绿色产业和领域的流动,促进跨境绿色资本的流动。他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迅速评估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和金融稳定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影响。 它正在研究在金融机构的压力测试中对气候变化因素的系统考虑。 此外,它正在研究针对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的绩效评估系统。

易纲介绍,要促进资金向绿色产业和领域的流动。 一是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即将完成“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的修订,并删除与化石能源有关的内容。 二是加强信息报道和公开。 金融机构目前需要在银行间市场披露绿色金融债券,并报告绿色信贷资金的使用和方向。 未来,将逐步建立强制性的信息披露系统,以覆盖各种金融机构和融资实体以及统一的披露标准。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已将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纳入贷款设施的合格抵押品范围,并将创建碳减排支持工具以鼓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金融支持。通过商业银行评级,存款保险通过收费率和宏观审慎评估等渠道,增加对绿色金融和碳减排的支持。

易纲表示,要促进跨境绿色资本流动。 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将尽快制定通用的绿色金融分类标准。 易纲说:“目前,我们正在与欧盟合作,促进绿色分类标准的国际融合,力争在今年内引入一套通用分类标准,供国际投资者参考,促进绿色分类标准的协调发展。国际绿色金融。” 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扩大金融业的开放程度,促进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 “在全面实施准入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扩大外国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扩大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增强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中国向国际投资者提供绿色金融市场。” 他说 。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欧阳卫民说,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基本的绿色金融体系,包括相关标准,信息评估和评估确认。 下一步,有必要继续完善相关制度,加强与工业,财政和税收,环境保护等政策的协调。

然而,易纲还表示:“我们目前的绿色金融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某些资产的价格不能完全反映环境的负面外部性。 这是因为尚未有效披露某些公司的环境信息。 一方面,许多行业尚未包括碳定价。 我们将要求金融机构进行有序,逐步的绿色过渡。”

根据《证券日报》的报道,易纲还提到,亚洲经济的绿色转型已达成广泛共识。 加强国际合作将有助于促进亚洲绿色金融的发展。

易纲认为,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角度来看,有两个重要的任务有待继续。 一是继续贯彻绿色投资原则。 二是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绿色发展能力建设。

易纲指出,金融体系可以在支持绿色转型和管理与气候相关的风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亚洲国家普遍重视绿色金融和经济转型,可以积极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绿色金融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贡献“博ao智慧”,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同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

  “碳中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技术创新是原动力

《中国商业报》报道,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所所长,国际货币基金该组织前副主席朱敏说,中国提出的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提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且它也充满了热情。 它将从根本上重建中国的经济。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一万美元,而且还将继续发展。因此,中国的国民经济比欧洲等发达地区更加依赖能源消费。这使得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排放非常困难。该模型预测,到2050年左右,中国经济可能会翻一番,但与此同时,我们的能源消耗量将基本保持不变,但会下降,能源效率需要大大提高,碳排放量几乎减少到零。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压力是巨大的。” 朱敏说。

朱敏还强调了碳中和的重要性。 他说,人类的经济活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和环境密切相关。 作为世界的一员,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负责。 此外,当中国经济从人均GDP 10,000美元迈入高收入阶段时,一系列结构性变化也将发生,例如老龄化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科学技术发展尤为重要,碳中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起点。

朱敏认为,技术创新是碳中和的背后。 这也是驱使我们走上科学技术道路并重建经济基础的想法。 “通过碳中和,将在世界范围内创建一个新的绿色模式。 这就是未来。 挑战是巨大的,但意义也是巨大的。”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在上述子论坛中讨论碳排放问题时提到需要重新考虑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他说,人们倾向于将它们视为“排放或经济放缓”两者之间的选择。这种折衷的思想已深深根植于许多人的思想中,这种思想方式对此产生了消极影响。促进从高碳向低碳过渡的投资。” 他说,我们需要将传统的权衡思想转变为相辅相成的思想。

“实现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欧阳卫民在20日的论坛上说,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的重要措施。 为了促进绿色和低碳发展,资金需求巨大,仅政府资金还远远不够。 我们应该促进有效市场与政府的更好融合,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他建议应努力增加绿色金融的供应并探索可持续的融资模式,而发展金融是帮助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金融力量。 目前,国家开发银行的国内绿色信贷余额超过2.3万亿元,已发行700亿元绿色债券。 “一带一路”沿线及共同建设国家的国际业务余额超过1600亿元。

淡马锡(Temasek)中国区总裁吴义兵表示,中国有能力和条件发展绿色金融,对绿色金融的需求也很大。 该领域潜力巨大,但也存在某些限制和挑战。

挑战之一是需要促进绿色标准的升级和国际化。 促进海外权威组织与国内外绿色标准的相互认可和有效转换。 第二是需要使用金融技术来实现绿色金融溢价。 促进绿色数据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行业的信息透明度,并使各个市场实体实现数字化,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最后,有必要支持超大型项目和特定行业的金融需求,设定行业基准,还需要有效地分配政策和海外资金,同时协助绿色金融资产的流通。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负责人:DF052)

郑重声明:此信息的目的是传播更多信息,与该立场无关。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