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ao亚洲论坛年会开幕,聚焦全球合作与绿色增长|一带一路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原标题:博ao亚洲论坛年会开幕,聚焦全球合作与绿色增长

“我们处于充满挑战的时代,也充满希望。”

博Bo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于20日上午在海南博ao举行。 习近平主席以视频形式发表了题为“携手共进,克服困难,命运,共创未来”的主题演讲。

今年年会的主题是“世界的巨大变化:在全球治理仪式上一起,凝聚’一带一路’倡议的强烈声音”。 面对“人类社会应该走向何方?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什么样的未来”这一重大主张,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谈判要平等,创造双赢,共享未来”。 ”,“开放创新”,“创造发展与繁荣的未来”,“我们必须共同创造健康安全的未来”,“我们必须坚持正义,创造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未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格奥尔基耶娃(Georgieva)以视频方式出席了开幕式。 在谈到世界的重大变化时,她说世界上许多重大变化是交织在一起的,每一个都是为了实现更美好的未来。 她认为,作为一个机会,世界目前正面临三大变化,即从严重衰退到经济复苏的转变,由于流行病而加速的数字化转型以及全球向低碳和稳定经济增长的转变。

作为今年首个由线下会议主导的大型国际会议,该论坛将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名代表参加,致力于与更多的“博ao解决方案”相撞。 诸如“在后流行时代建立国际合作的新模式”,“一带一路”合作逆势上升,《 2021年全球经济展望》等。当前热点,努力为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博ao计划”。

“我非常期待博ao亚洲论坛成为加强全球合作和重建强大的多边主义的交流平台,不仅要克服新的王冠流行病,而且还要应对气候危机。” 博ao亚洲论坛主席,联合国第八届秘书长潘基文在博ao亚洲论坛举行的2021年年度会议“通往碳中和之路”分论坛上的在线主题演讲中说在20号。

  促进绿色增长

习近平在讲话中说,要深化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建设,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畅通经济运行的血液和经络。 抓住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强在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和现代能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取得成就。科技创新可以更好地造福所有国家的人民。

习近平还强调,需要加强疫苗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合作,提高发展中国家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使各国人民能够真正使用和负担得起。 有必要全面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共同建设人类健康社区。 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共同促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并加强执行《巴黎协定》以应对气候变化。 有必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解决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方面的关切。

在继续与各方合作建设高质量的“一带一路”方面,习近平提议建立更紧密的卫生伙伴关系,更紧密的互连伙伴关系,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以及更紧密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伙伴关系。 关系,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积极的贡献。

他说,我们将建立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 加强绿色基础设施,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完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多边合作平台,使绿色能够有效地成为“一带一路”联合建设的背景色。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他欢迎中国作出的到206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承诺,其他主要经济体也做出了类似的承诺。 实现这一增长所需的绿色投资可以产生“一石四鸟”的效果,这将大大有利于人类,环境,增长和就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析表明,如果我们能够协调促进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再加上碳定价,那么未来15年全球GDP将每年增长0.7%,同时创造数百万个就业机会。

2020年是开局之年,各国也开始向碳中和迈进。 “我很高兴亚洲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领导作用。韩国和日本宣布了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减少到零的目标,中国也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非常突出。” 潘基文在上述分论坛中说。

  迈向碳中和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所所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主席朱敏在19日的一次采访中说,中国提出的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提议面临着巨大挑战,而且还有重大意义。热情,将从根本上重建中国经济。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一万美元,而且还将继续发展。因此,中国的国民经济比欧洲等发达地区更加依赖能源消费。这使得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排放非常困难。该模型预测,到2050年左右,中国经济可能会翻一番,但与此同时,我们的能源消耗量将基本保持不变,但会下降,能源效率需要大大提高,碳排放量几乎减少到零。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压力是巨大的。” 朱敏说。

朱敏还强调了碳中和的重要性。 他说,人类的经济活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和环境密切相关。 作为世界的一员,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负责。 此外,当中国经济从人均GDP 10,000美元迈入高收入阶段时,一系列结构性变化也将发生,例如老龄化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科学技术发展尤为重要,碳中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起点。

朱敏认为,技术创新是碳中和的背后,也是碳中和的思维方式,它驱使我们走上科学技术之路,重建经济基础。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在上述子论坛中讨论碳排放问题时提到需要重新考虑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他说,人们倾向于将它们视为“排放或经济放缓”两者之间的选择。这种折衷的思想已深深根植于许多人的思想中,这种思想方式对此产生了消极影响。促进从高碳向低碳过渡的投资。” 他说,我们需要将传统的权衡思想转变为相辅相成的思想。

实现碳中和需要社会创新和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 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面临哪些挑战? 在这方面,Anggu中国首席执行官JürgenSchmitz在接受《中国商业新闻》记者独家采访时说:“要实现这一目标,经验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政府政策,行业支持和消费者行为的改变。 当然。 ,技术发展对于帮助上述三个要素实现碳中和也非常重要。”

他认为,消费者必须接受这一新趋势。 在欧洲,碳中和措施已实施多年,但进展缓慢。 欧洲国家正在不断努力,以在截止日期之前实现这一目标。 “我对中国的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感到鼓舞,这表明政府将在碳中和问题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实现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欧阳卫民在20日的论坛上说,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的重要措施。 为了促进绿色和低碳发展,资金需求巨大,仅政府资金还远远不够。 我们应该促进有效市场与政府的更好融合,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他建议应努力增加绿色金融的供应并探索可持续的融资模式,而发展金融是帮助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金融力量。 目前,国家开发银行的国内绿色信贷余额超过2.3万亿元,已发行700亿元绿色债券。 “一带一路”沿线及共同建设国家的国际业务余额超过1600亿元。

淡马锡(Temasek)中国区总裁吴义兵表示,中国有能力和条件发展绿色金融,对绿色金融的需求也很大。 该领域潜力巨大,但也存在某些限制和挑战。

他说,挑战之一是需要促进绿色标准的升级和国际化。 促进海外权威组织与国内外绿色标准的相互认可和有效转换。 第二是需要使用金融技术来实现绿色金融溢价。 促进绿色数据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行业的信息透明度,并使各个市场实体实现数字化,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最后,有必要支持超大型项目和特定行业的金融需求,设定行业基准,还需要有效地分配政策和海外资金,同时协助绿色金融资产的流通。

大量信息,准确的解释,全部在新浪财经APP中进行

主编:张亚楠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