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发布_东方财富网

原标题:《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文发布

作为国家大都市区的先驱,南京大都市区在相关城市的联合建设中经历了20年的发展。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十四五”的第一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了《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3月22日,江苏,安徽两省政府正式下发,成为首批获得批准的国家级企业。 都市圈的发展规划标志着南京都市圈建设的新战略高度。

4月16日,江苏和安徽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该计划的全文。

构建“一极两区四带多群”的都市空间格局

根据《规划》,南京大都市区主要包括:江苏省南京市,靖口区,润州区,丹徒区和镇江市句容市,广陵区,汉江区,江都区和扬州市仪征市,淮安市县Xu市:安徽省芜湖市hu江区,宜江区,九江区; 马鞍山市华山区,虞山区,博旺区,贺县,党图县; 宣安市宣州区Chu州市兰州区,南桥区,来安县和天长市,面积27,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000万; 规划范围扩展到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Chu州,宣城以及金坛区和and州市的8个城市的整个区域。

依托这一空间范围,综合考虑区域资源end赋和发展潜力,坚持极地核心带动,同城优先,轴向辐射,多点支撑,利用形势,对“一个”进行前瞻性布局。杆,两个区域,四个带和多个集群的大都市空间格局。

“一机”是南京这一大都市区的领导者,它加强了其辐射服务以及领导和驾驶功能。

“两个区”是宁振阳和宁马初两个城市同城区域,加快了同城建设和首次示威。

“四带”是上海至上海的沪宁合作创新与服务中心开发带,沿江绿色智能制造开发带,南北向的宁淮宣,宁杭楚生态经济发展带。

“多集群”是都市圈内的县市和重点镇,加强了与周边中心城市的总体规划,配套功能和共同发展。

到202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万元以上

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林康在会上介绍,《规划》提出了“一高地,一中心,一区一圈”的战略定位,即:重要的工业创新高地。长江经济带中心的重要影响力和重要资源配置,是全国同一城市发展的典范区,是优质宜居的生活圈。 结合战略定位,根据南京都市圈的基本情况,着力反映现代都市圈的内涵要求,充分考虑需求和可能性,并分两个阶段提出发展目标。

第一个阶段是针对整个国家。 到2025年,大城市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将领先全国,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将大大提高,人均GDP将超过15万元。

-基础设施互连水平居全国之首,城际“断路”已被彻底淘汰,省际水路更加畅通,大都市轨道交通已基本成为网络,南京和每个城市都可以一小时内到达。

-产业创新整合和协同水平居全国前列。 南京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城市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区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基本形成了一批千亿级以上国际高端领先标志性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计划的比重工业产值已提高到55%以上。

-生态环境的相互保护和共同治理水平居全国首位,生态网络基本形成,景观,森林,田野,湖泊,草木系统的改善有效,环境问题突出。有效地管理,区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良好的天数所占比例达到85%以上。

-公共服务的便利和共享水平居全国之首,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稳步增长,人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预期已达到80年。

-机构改革创新水平居全国首位,多层次,多领域的谈判与合作机制得到改善,商业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协同创新,园区联合建设,产业创新分工合作,生态补偿和环境损害补偿,重大自然灾害预防,重大疫病防控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协调机制得到改善。

第二阶段是面向世界,基本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都市圈。

“计划”将如何实施?

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林康说,下一步,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我们将认真履行省级的协调和促进责任,与安徽省密切配合,共同建设,充分调动各地积极性。与部门合作,共同促进计划的实施。

首先是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按照突出“年度特色”,“跨地区,跨领域”,以清单为基础,以项目为基础的推广等原则,着重“计划”中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都市圈建设的年度工作要点,完善实际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建立规范化的年度推广机制,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将规划中描述的美丽蓝图变为现实。年年不懈的努力。

二是加强协调联动。 立足大都市跨省现实,充分发挥省级部门在上下联动,与各方沟通中的作用,尽快建立跨省工作对接机制,指导和促进地方政策磋商和项目对接,积极协商和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协调,以促进两省各部门在都市圈建设方面的更大参与和支持

第三是积极寻求国家支持。 着力建设现代都市圈,主动做好对接报告工作,力争将一些重大的改革实验,重大的承运人平台,重大的工程项目以及重要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到国家一级,努力收集更多资源和扶持政策,促进城市圈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新华网

(负责人:DF318)

郑重声明:此信息的目的是传播更多信息,与该立场无关。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