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省际大都市区计划宣布,南京大都市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与发达国家相媲美。

原标题:第一个省际都市圈计划宣布,南京都市圈的人均GDP与发达国家相当

近年来,南京都市圈的建设一直很出色。 南京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16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发布《南京市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首个都市圈规划。 该计划明确了南京都市圈的四个主要定位:重要的工业创新高地,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资源分配中心,全国同城发展的样板区以及高质量的城市。宜居的居住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与发达国家相比

南京大都市区由邻近城市组成,这些城市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中心而紧密相连。 规划范围延伸到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Chu州,宣城,金坛区和常州市Li阳市的八个城市。 截至2019年底,常住人口约为3500万。 2019年人均GDP达到11.3万元,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

规划指出,南京都市圈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强大的经济实力。 它已在汽车和零部件,设备制造,信息技术和航运物流领域形成了许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市区系统齐全。 通勤界,工业界和生活界正在形成中心。 工业人口梯度分布,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更加清晰,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其中,南京作为大都市区的中心城市,第二大经济省的首府和长三角地区的特大城市,为高等教育资源和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中,就科教资源而言,南京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五个最大城市之一,南京的科教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居全国第三,并拥有许多实力雄厚的大学,例如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 大学。

自2017年以来,南京推动了“创新名城”的建设,并将科教资源的优势不断转化为创新优势。 “十三五”期间,南京市社会研发总投入占GDP的比重从2.95%提高到3.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4.1倍。 南京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净增加1871家,总数达到6551家,增长39.98%。 创业板和科技创新局新上市公司分别为3家和5家,新上市公司12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26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在接受《中国商报》的分析时指出,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已成为发展的基本动力,大学,科学,技术等城市研究机构和文化基础设施聚集在一起,现有的技术资源,科学技术就发挥了根本优势。 南京的大学实力雄厚。 近年来,他们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大力建设著名的科技城市,发展新兴产业。

统计数据显示,南京将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817.95亿元。2016年,南京市经济总量首次进入国内生产总值万亿俱乐部城市,经济总量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名。 根据天彦检查的数据,从2016年到2020年的五年中,南京企业的年注册增长率一直稳定在12%以上,过去三年的增长率一直高于南京企业的年增长率。深圳,上海和北京这三个城市。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南京的主导地位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人口的聚集速度也将加快。

  中国南方城市城市研究协会会长胡刚接受《中国商业报》分析,南京在大都市地区的中心地位非常突出,对周边地区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并与周边地区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合作关系。中小城市。

随着南京都市圈的建设,都市圈的轨道交通,城市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得到了不断完善。 大都市地区的人流,物流,信息等要素变得更加便利,产业分工和彼此之间的合作不断加深。 。 特别是在大城市南京的带动下,周边地区充分发挥了南京的首都,人才,产业等要素的溢出作用,产业发展迅速。

以安徽省Chu州市为例。 近年来,毗邻南京的Chu州通过深入参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与分工,加快了其融入南京大都市的步伐。 目前,Chu州已形成智能家电,数字信息汽车和零部件等产业集群聚集了BSH家电,康佳和创维等品牌企业。

根据the州市统计公报,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0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4%,比全省高0.5个百分点。 总量在全省排名第三,增长率在全省排名第一。 少量。

根据胡钢对《中国商业新闻》的分析,南京都市圈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其跨省。 从历史上看,南京都市圈内的经贸往来非常紧密,加快了都市圈的建设,突破了行政界限,加快了综合发展。

  未来:城市内建设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展望未来,规划提出,到2025年,南京都市圈人均GDP将超过15万元,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将大大提高,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障碍和体制障碍将得到改善。全面取消,费用分摊和利益分享机制将得到改善。 完善,城内建设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其中,作为南京都会区的中心城市,南京的领导作用非常关键。 方案提出,南京要发挥我国东部重要中心城市的带头作用,提高城市创新能力,产业支持能力,资源组织能力,整合能力,辐射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增强辐射服务功能,带动更高层次的发展大都市区的高质量城市化。

在产业方面,有必要利用南京的科教资源,整合跨学科和跨领域的科学研究,重点关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与健康,量子信息,航空航天技术等前沿领域。 ,资源和环境,加强科技创新的前瞻性布局。 ,重点介绍了关键的通用技术,尖端的领先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形成了许多世界领先的主要原创成果。

在产业合作方面,南京都市圈将侧重于资源整合,分工合作,联系整合,促进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产业布局的融合,有序引导中小城市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制造业发展的规模化,专业化和集聚化。

(来源:《中国商业报》)

(负责人:DF544)

郑重声明:此信息的目的是传播更多信息,与该立场无关。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