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路线图”的重点是什么? |财政部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标题: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已经发布。 有哪些亮点?

新华社记者沉诚

预算反映了国家的战略和政策,反映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这个重要领域迎来了新的改革“路线图”。 国务院近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部署了具体措施,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 该意见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有哪些亮点? 13日,记者采访了财政部专家和有关官员。

  方面1:通过改革促进治理并促进建立现代预算系统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发布的意见更加注重加强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以及各种预算管理体制的系统整合,协调和效率,力争做到通过深化改革,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率。 逐步建立现代预算制度框架,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负责人说,这些意见是基于以前的改革形成的基础,将改革的结果制度化,并阐明了六个领域的关键改革措施:

―增加预算收入的总体规划,增强财务保障能力;

-规范预算支出管理,促进财政支出标准化。

―严格管理预算编制,增强财政预算的完整性;

―加强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加强预算约束力;

―加强风险防控,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提高财政透明度,提高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他说:“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财政都处于紧缩状态,收支矛盾更加突出。有必要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研究所副所长杨志勇说,有六点明确的见解。 该领域的关键改革措施,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风险管理,预防和控制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值得预算领域关注。

  亮点二:规范预算支出管理,促进财政支出标准化

国家财政是从人民手中取而代之的。 如何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的准确性? 确保资金“花在刀片上”?

加强对重大决策和部署的财务支持; 合理安排支出预算规模; 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完善财政资金直接机制; 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关于预算支出管理的标准化,意见揭示了许多新措施。

“如果预算约束不够,政府的财政资源可能会被浪费。” 杨志勇说,这些新措施可以增强主要政策的财政保障能力,增强宏观调控的财政能力,提高财政治理能力。

  亮点三:优化国库集中收支,完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基本制度。 为了适应建立现代财税制度的新需要,意见围绕现代财税管理的三大功能“控制,运行,报告”,系统地提出了优化集中财税的有关要求。馆藏管理。

例如,在“控制”方面,意见很明确,国库将对政府所有收支的收支实行集中管理。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控制系统和集中核查机制,实行全过程电子支付,优化预算支出审查程序,全面提高资金支付效率。

“资金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了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 杨志勇说,建立现代财政库务管理制度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通过技术赋权实现更有效的财政库务管理。

  方面4:加强风险预防和控制,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近年来,随着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基层财政运行,地方政府债务,社会保障和金融等领域的风险防控压力越来越大。 迫切需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观念,协调发展与安全。

为此,该意见提出了加强跨年度预算平衡的建议。 加强中期财务计划管理,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发展计划的联系,加强中期财务计划对年度预算的制约。

关于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一方面,依法完善地方政府适当的借贷机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确定机制,完善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等; 另一方面,预防和化解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风险。 增加债务,妥善处理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完善规范化的监督机制,加强监督审计责任制。

“意见坚持底线思想,重视风险防控和财政可持续性,对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将有助于防范风险,为财政可持续性提供制度支持。” 杨志勇说。

  方面五: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预算管理一体化

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需要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 近年来,财政部以系统的思想和信息技术促进了预算管理,综合预算管理系统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实现中央与地方金融系统之间的信息联系; 加快建设以省财政为主体,与中央财政衔接的覆盖全区域的综合预算管理体系,动态反映各级预算安排和执行情况,力争到2022年底全面投入运行。 建立和完善全覆盖,全链条的转移支付资金监控机制…意见进一步将系统规范与信息系统建设紧密结合,提出了若干措施。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意见要求,财政部将在各地促进和实施综合预算管理制度。 同时,根据国家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进展,研究和推进中央预算管理一体化体系的建设。

这些措施与时俱进,着力加强信息建设。 杨志勇说,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是预算改革的基本工程,将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保证。

大量信息,准确的解释,全部在新浪财经APP中进行

责任编辑:尹悦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