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许多00后的手机用户来说,“长途漫游费”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词,因为早在2017年,这项费用就被取消了。 但是,《北京青年报》的记者最近收到了消费者的投诉,称亲戚的手机已被收取漫游费用,称为“家庭省”。至于为什么要取消被取消的服务,中国移动的客户服务给出的解释是:“如果用户不取消,总是默认收取费用”。 北京青年报记者也发现这种情况并非如此。 有多少“隐性收费”无声地导致消费者“傻瓜和输了”?
中国移动官方旗舰店
读者突发新闻
取消漫游费
相关套餐仍在收费
“所谓的手机漫游费已于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我直到最近才注意到相关套餐一直在收钱。” 日前,市民赵先生从《北京青年报》向记者报道,老人的手机已被充电。 “家庭省”套票费。 赵先生说,由于家里的老人在退休前已经在其他地方工作了一段时间,为了节省通讯费用,赵先生当时为老人办理了这项业务。
对于00之后的许多手机用户来说,“长途漫游费”已经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那年,由于种种原因,不同省份的手机资费有所不同。 手机号码有一个区域,离开该区域进行呼叫称为“漫游”,而在本地拨打外地号码称为“长途”。 与本地电话费用相比,长途漫游的费用有时会高出2至3倍。 例如,如果电话所有者使用北京移动的号码,则使用该号码拨打或接听河北的电话将收取较高的费用,使用该号码在北京拨打外线电话也将收取较高的费用。
随着用户的增加,“长途漫游”的资费也引起了争议,因为对于移动和其他电信公司来说,用户“漫游”到省外地区不会为电信公司带来与其收费相匹配的高额额外费用水平。 当时,作为对付这种反对的缓冲,中国移动启动了“家庭省”和“国内漫游计划”等套餐活动。 这些套餐每月仅需支付1元,用户就可以享受拨打电话和接听外部用户的电话的乐趣。 电话的“特惠资费”。
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早在2015年8月,中国移动就取消了京津冀地区的长途漫游费用。 到2017年9月,三大运营商已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长途漫游费。
赵先生说,他已经忘记了这笔钱,因为金额不大,每次扣除费用时,家庭中的老人都没有注意。 但是,最近,当他帮助老年人整理他们不使用的手机号码时,他发现仍然支付了这样的一揽子费用。 “不收取漫游费。此套餐的意义是什么?中国移动为什么不取消套餐?”
客户服务回应
用户不会自愿取消
会一直充电
不仅赵先生,一些用户还报告说,2019年下半年已收到12,593个月的功能费,甚至记者本人也发现了一些仍在收取“国内漫游计划”套餐费的号码。在面试中。 如果按照2015年8月计算,该北京移动电话号码已经被取消的业务产生的套餐费用已收取68个月的费用。 即使根据2017年9月计算,这种不应该存在的费用仍在继续。 付款花了43个月。
此外,《北京青年报》的记者指出,北京移动最近的短信账单没有显示细节。 在3月接到的电话账单中,所涉及的号码是4月8日,主要消费项目仅列出了“套餐和固定费用××元”。
关于此事,《北京青年报》的一位记者4月8日作为用户咨询了北京移动。其电话客户服务称,“国内漫游计划”服务要求用户通过短信退订。 发送取消订阅的SMS后,它将在下个月生效,并且不再收取任何费用。 同时,客户服务部表示,如果用户不主动取消该服务,即使该服务“不存在”,仍将扣除该费用。 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尚未发布新的业务规则。 至于为什么取消的业务仍然产生包裹费,客户服务人员说这是一个系统问题,他无法解决,只能向上级提出申请。
4月9日,《北京青年报》的记者收到了手机客服的回应。 客服人员说,此事的解决方案仍然是要求客户自己取消业务,同时要赔偿客户100元的话费。 通话费不能“提取”。 如果网络已转接或号码被取消,通话费将不会退还给用户。
此外,当《北京青年报》记者问是否可以通过更明显的方式(例如打电话)将取消的业务通知客户时,客服人员说,每次收到相关的投诉和建议时,移动客户服务将如实地报告给公司的上级。 但是到目前为止,移动客户服务尚未收到任何有关更改已取消业务的现有服务模型的通知。
记者发现
这样的“停产但收费业务”
有多个
北京青年报的记者在北京移动官方网站上发现了《中国移动客户网络接入服务协议》,其中明确指出:“政府部门统一调整资费标准的,应当以本协议为基础。关税标准由政府当局调整。它将在指定时间实施。” 显然,中国移动没有取消政府规定免费的,按照协议产生的包裹费。
《北青日报》记者在与流动客服人员的反复沟通中注意到,客服人员透露,这种未经自愿取消而被收取的“停业”不仅是“长途漫游费”。
《北青日报》的记者在对一些移动用户的调查中还发现,有些套餐的资费显然不符合目前的收费水平,例如空闲时间(23:00至7:00)的5元和40M的数据收费。明天)。 目前,在北京移动小程序上,某视频的1G流量+一日会员购买价格为0.99元。 移动客服人员说,5元的40M套餐确实已经取消了,但是作为神州行卡,需要强制套餐。 目前的最低套餐费用是“ 8元套餐”,其中包括30分钟和1000万流量。
此外,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超过100,000个针对中国移动的投诉,其中很多是账单中有关套餐和会员费的投诉,而这是他们所不知道的。 在一些帖子中,一些网友说,某些只能在小学使用的校园局域网服务,只是发现他们在孩子达到初中二年级后仍在充电。 不管用户是否已使用知识激活它,服务已被取消或费率已更改,只要用户不主动请求取消,该费用将始终默认收取。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个事实,即中国移动在2018年不知不觉地被用户开通,每月收取10元人民币的“车友助手”服务费用。 当时,当媒体要求他发布创业记录时,移动端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制作了。 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也对此事提出了批评:“隐藏的扣款只不过是从用户的口袋中掏钱而已。 暴露后,他们拒绝承认。 经过一再假装,大公司在耍花招。”
这组文章/照片由我们的记者张欣提供/ Visual China
建议
律师:用户可以通过投诉保护自己的权利
在这方面,北京英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方玉洲律师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移动的这一行为侵犯了消费者权益。
针对被收取“长途漫游”套餐费用的用户,方玉洲律师表示,根据《国务院关于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工作部门分工实施的意见》,电信运营商应在2017年内取消国内长途手机以及漫游费。 换句话说,2017年之后,电信运营商将被禁止向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用收费。
尽管中国移动在其官方网站上宣布取消手机的国内长途和漫游费用,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它通过“发现和取消消费者”加剧了消费者的义务,并改变了部分消费者向手机收取这部分费用。费用,这显然侵犯了消费者的权利。 根据2017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1条的规定,向这部分费用收取费用的消费者可以:“因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而遭受人身或财产损失的消费者有权享有以下权利:依法获得赔偿。 “要求权利。
方律师建议,由于手机的长途漫游费用通常不大,因此通过诉讼保护权利的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建议权利受到侵犯的消费者可以遵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9条的规定。 使用“向相关行政部门投诉”的规定方法来维护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