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汽车销量增长超过70%,核心短缺的影响加剧-新浪汽车

1- 3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5.2万辆和648.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7%和75.6%。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50万辆,分别达到53.3万辆和5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倍和2.8倍。 徐海东说,一方面,新能源产品更适合消费者需求,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也在提高。

陈士华说:“展望未来,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但最近原材料价格的急剧上涨将大大增加制造企业的成本压力。 另一方面,芯片和其他组件的紧张供应将继续影响公司。预计第二季度的生产速度将比第一季度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仍需保持谨慎和乐观的态度。

上周五(4月9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3月份汽车生产和销售数据。 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与上月和去年同期相比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世华指出:“由于到2020年3月基数仍较低,各种车型的产销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均出现大幅增长。年。”

一季度,汽车销量增长超过70%,核心短缺的影响加剧

其中,3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46.2万辆和252.6万辆,同比增长63.9%和73.6%,同比增长71.6%和74.9%。 1至3月,汽车产销分别为635.2万辆和648.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7%和75.6%。

乘用车方面,3月份完成产销188.30万辆和187.40万辆,环比增长62.0%和62.1%,同比增长77.4%。 与上月相比,跨界乘用车,轿车,MPV和SUV四大类乘用车的生产和销售均呈现出快速增长。 与去年同期相比,乘用车四大类的生产和销售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MPV有所增加。 速度更显着。

一季度汽车销量增长超过70%,核心短缺的影响加剧

1- 3月,乘用车产销分别为495.5万辆和507.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3.1%和75.1%。 与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的数据相比,乘用车的产销量继续呈下降趋势,同比分别下降5.2%和3.6%。 陈士华说:“受同期基数低的影响,四种乘用车的累计产销量呈现大幅增长。其中,SUV的产销量仍大于轿车。”

此外,3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的销量环比和同比均快速增长。 该月共售出745,000辆汽车,按月增长50.2%,按年增长71.4%,占乘用车总销量的39.9%。 该份额比上月下降了3.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个百分点。 在车型方面,汽车,SUV和MPV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6.9%,47.3%和67.9%。 与上个月相比,中国品牌汽车和MPV的市场份额均增加,中国品牌SUV的市场份额大幅下降。

一季度汽车销量增长超过70%,核心短缺的影响加剧

在主要外国品牌中,韩国品牌的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而其他外国品牌则保持快速增长。 其中,法国和美国品牌的增长率超过100%。

从一月到三月,排名前十位的公司的市场集中度低于同期。 数据显示,1-3月,前十大汽车销售公司共售出569万辆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87.8%。 在十大汽车销售公司中,与去年同期相比,十家公司的销售增长率均超过40%,其中长城和长安的增长率均超过100%。

一季度汽车销量增长超过70%,核心短缺的影响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的汽车出口数据继续刷新历史记录。 3月份,汽车公司出口汽车13.2万辆,环比增长26.5%,同比增长45.5%。 从车辆类型看,本月出口了99,000辆乘用车,同比增长28.8%,同比增长45.3%。 出口3.3万辆商用车,环比增长19.9%,同比增长46.2%。

一季度,汽车销量增长超过70%,核心短缺的影响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豪华车市场持续增长。 3月份,国产豪华车销量达到30.5万辆,同比增长74.1%。 1月至3月,国产豪华车销量达到82.9万辆,同比增长96.6%。

在新能源方面,3月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分别为21.6万辆和2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4倍,继续刷新了当月的历史产销量记录。 1- 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50万辆,分别达到53.3万辆和5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倍和2.8倍。 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强劲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徐海东表示,一方面,新能源产品更适合消费者需求,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也在增加。

一季度,汽车销量增长超过70%,核心短缺的影响加剧

按照新能源汽车的行驶方式,纯电动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分别为182,000和190,000,同比分别增长2.6和2.5倍;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分别为34,000和36,000。 分别增加了2倍和1.9倍; 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辆和59辆,同比分别增长18.4%和63.9%。

陈世华说:“展望未来,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最近,政府已相继出台了一些促进消费,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 今后,政策的实施和覆盖面将进一步深化。

同时,陈世华指出,近期原材料价格的急剧上涨将大大增加制造企业的成本压力。 另一方面,芯片和其他零件的紧张供应将继续影响企业的生产节奏,预计第二季度的影响将大于第一季度。 因此,我们仍然需要保持谨慎和乐观的态度。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