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境小镇到国际城市深圳引领大湾区

数据图:深圳湾公园和人才公园景观。中国新闻社记者陈文社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从边境小镇到国际城市深圳,引领大湾区

中国新闻社,深圳,4月9日。 标题:从边境小镇到国际城市,深圳带领大湾区并再次出发

作者朱祖英

在1980年代初期,与香港毗邻的深圳只是中国南部的边境城镇。 在过去的40年中,经济特区的概念在这里扎根并蓬勃发展。 从边境小镇发展成为亚洲十大国际城市之一,深圳不仅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样本,而且是在广东建立世界一流城市群的过程中的重要引擎-港澳大湾区。

中国新闻社的记者最近走进了深圳党史博物馆,里面记录着从工农运动兴起到水库建设,工业发展以及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第一枪的记录和对象。开放。

“ 1979年6月,广东省委向中央委员会报告了“关于利用广东优势,扩大对外贸易,加快经济发展的报告。”该报告指出,深圳,珠海和汕头这三个城市将在出口特区内试点,允许华侨进入特区,港澳商人直接投资建立工厂,也允许某些外国公司投资建立工厂或建立合资企业和旅游跟他们。” 深圳市历史办公室党史处处长毛建峰在谈到建立经济特区时说。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在广东,福建两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并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

在深圳南山蛇口时代广场,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活”,使人们回到了改革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时代。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高地,蛇口曾经充满了木棚和泥泞的道路,如今已转变为一个充满高楼大厦的国际社区。 深圳歌剧院是深圳“新十大文化设施”中的第一家。 沿着深圳湾沿海休闲带西段的广场向东走,经过月海广场,俯瞰深圳湾大桥,沿途的走廊充满了工业设计风格。

从《关于利用广东优势,扩大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报告》到《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特区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毛建峰说:“中国可以通过这个’窗口’观察外部世界的经济形势,科学技术,市场供求的发展和变化,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979年,蛇口引进了中国第一家外资公司中鸿制氧厂。 1983年,三洋电机(蛇口)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日资独资公司。 改革开放仅两年时间,蛇口就成为出口加工工业区,以航运业为主体,轻工业,饮食业和旅游服务为附属工业。

毛建峰说,在过去的40年发展中,创新是深圳的最大特色。 “深圳创造了近千个’中国第一’和超过120个世界第一。”

深圳的改革开放已经从吸引香港资本到外资来源的全球化,从“三个到一个补充”,“前仓库和后工厂”,到大量的企业产品,甚至是研发机构,都在不断发展。全球范围内,从在中国大陆建立第一个出口加工区以来,出口加工区已连续25年保持中国大陆城市对外贸易的第一位,并培育了8家财富500强公司。

40年前,蛇口工业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40年后,在深圳前海兴起了创新型企业。

根据深圳市前海行政管理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前海注册的港资企业为11,300家,全年实际使用港资38.02亿美元。

中国(深圳)综合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在接受采访时说,深圳的改革开放相互促进,同时通过改革开放促进发展。 “深圳的“特产”是企业。通过改革开放的政策,深圳创造了良好的商业环境,吸引了更多的公司来此定居。华为,比亚迪等世界知名公司也诞生于此。”

郭万达认为,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深圳仍然需要继续改革开放和创新。

在郭万达看来,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 他说:“在创新和发展方面,深圳起着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和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的领导作用。 同时,深圳的城市轨道交通,高铁,机场和港口都在迅速发展,并与周边城市融为一体,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了一个小时的生活圈。”(结尾)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