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在四年中共召开了八次会议,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努力”? 成都_新浪新闻

原标题:为何成都在四年内“忙着”召开八次会议

  4月1日,成都市工业功能区和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在怀州新城举行。 您没看错,这是自2017年7月成都工业发展大会做出规划和建设工业功能区的战略决定以来,领导小组的第八次会议。

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针对同一件事连续召开了8次全市性会议。 为什么成都在这个问题上“努力”?

  关键字很重要

去年八月,全球化和世界城市(GaWC)研究网络发布了最新的《 2020年世界城市名单》。香港,上海,北京,广州,台北和深圳等六个中国城市入围了Alpha(第一世界上的二线城市)。

与2018年名册相比,以上6个城市的排名参差不齐。 上海上升了一位,北京下降了两位,广州和台北从Alpha +下降到Alpha-。 由此可见,在全球城市格局中,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不谨慎,就会落伍。

在激烈的竞争中,您如何获胜? 换句话说,GaWC世界城市评估系统的标准是什么?

从评估系统的角度来看,这套标准涵盖了13个方面,包括交通运输,技术创新,信息流通,资源吸收和生产设施。

在每个维度的背后,都绘制了城市的核心功能,这需要一个或几个工业集群的支持。

换句话说,城市的潜在能源水平取决于其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功能作用,它依赖于具有驱动区域产业能力和分配全球资源能力的开放经济体系。

这恰恰是成都为促进工业功能区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的“原点”:以工业生态系统引领工业功能区的建设,促进要素功能的整合,产业合作与支持以及人与城市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融合。工业,从而重塑了城市的经济地理环境,并促进了经济的实现。 组织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的全面变革将促进城市综合能源水平的全面提高,并成为推动地区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来源。

成都做到了吗? 最令人信服的结果是,在最新的世界城市花名册中,成都比2018年排名高12位,位居世界第59位。

在强力推动的背后,与城市评价体系相比,成都工业功能区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数据答复:近四年,计划核心起步面积401平方公里,优质科技创新空间2807万平方米,经济密度每平方公里超亿元。 到2020年,数千家重点税源企业的平均纳税额将比2017年增加5530万。元,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加快。

四年来,以工业生态系统为联系机制,以工业功能区为支撑平台,成都工业能源水平不断提高,创新动力不断增强。 成都企业市(州)的分支机构数量增加了三倍。 “三带”建设项目464个,总投资超过1.3万亿元,计划为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重大项目135个,总投资超过3000亿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6000家。 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关键字难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做起来很难!” 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许多与会者在谈论工业功能区的建设时都叹了口气。

什么是“工业功能区”? 成都的形象称为开发区3.0版。 改革开放之初的开发区称为经济开发区,属于1.0版。 随后的基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高新区优惠政策指导和产业补贴属于2.0版。 几十年来,这两种模式无疑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做出了贡献。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两种模式的弊端变得越来越突出:功能不完善,工作与居住之间的不平衡等问题使“人,城市和财产”之间的关系分裂了。

作为工业功能区的3.0版本,它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上述弊端,并成为一个集生产,研发,住房,消费,服务和生态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社区,从而减少了人们对生产,生活,以及企业在城市公共场所的生产经营。 无效的职业和浪费。

成都认为,以工业生态系统带动工业功能区建设是城市经济组织的重大变化,也是新时期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和高水平城市治理的重要支撑。具有现代思维,这是一个崭新的事物。

很难说。 作为一种崭新的事物,工业生态系统和功能区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它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谁来做? 许多干部对这些关键问题仍然缺乏准确,科学的认识。 新事物是人们逐步加深对它的理解的过程。

很难说。 对于锚定该地区发展的企业,他们尤其关注:一个高效,协作,开放和共享的工业生态系统-理想状态是,楼上和楼下是该行业的上下游,左右工厂是该行业的左岸和右岸。 。 它是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稳定的供应链系统和产业链协作系统。 这是成都提议建设工业功能区的最基本内容。

当然,它并不止于此。 在成都看来,工业功能区的建设是优化空间布局和重塑经济地理的重要起点,或者是克服“大城市疾病”扩散和区域发展同质化的永久解决方案。 以“人,城,工”一体化发展思想,实现工城一体化,工住平衡。

通过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五链整合”,产业生态系统和产业功能区不仅促进要素功能,产业协作和支持的整合,而且人,城市和产业的融合。 它取决于产业功能的集合,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制度和机制的改革以及思维方式的改变。

任何人和任何人都无法轻易完成。 他们都很艰难。

但这很困难,而且意义更大!

  关键字加深

历时4年8次的会议,一次又一次地聚会,从认识论到方法论,再到具体行动,一次又一次地讨论,成都对工业功能区的认识已经走过了深化和创新的实践探索之路。

我们不妨回过头来一一整理:

第一次会议提出了20个字符的总体思想:“核心在于行业,关键在于功能,支持在于园区,机制是保证”。 该系统安排了主导产业的选择,功能形式的定位,要素的空间集中以及机制和系统的创新。

在第二次会议上,提出以“人,城市,财产”的逻辑促进城市发展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创建工业生态,创新生态,生活生态和政策生态。 。

第三次会议提出了加快质量转变,效率转变和动力转变的转变要求,进一步阐明了工业功能区建设的战略方向和实现途径。

在第四次会议上,提出了有效解决理解和思维惯性的局限性,坚持工业功能区是许多新的城市社区的概念,并塑造未来城市的新形式的提议。

在第五次会议上,提议集中于“永久治愈”,“转型”和“质量改进”,进一步明确工业功能区的建设方向,并加速形成具有优势互补和高度优势的区域经济布局。质量发展。

在第六次会议上,提议集中精力坚持做某事而不做某事,关注因素的聚集和链节建设,并在几个细分领域和细分市场中形成自己的比较竞争优势。

在第七次会议上,提出以产业链创新链为重点,提供“一站式”科技服务和优质生活服务,科学规划和建设优质科技创新空间。

第八次会议提议加深对法律的理解,把握趋势和变化,并加速形成利益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生活共同体和开放共同体四个“共同体”,以支持城市功能和提高城市能源水平。

可以看出,对工业功能区的认识正在逐步加深,完善和清晰。

深化还在于整个工业功能区的高层管理设计水平。

在第八次会议上,工业功能区“调整批次,预警,添加,优化,授权”机制的实施被正式“发挥作用”:3。区同时被“黄牌警告”,计划增加3个新的工业功能区:成都东部新区将位于成都健康医疗中心(未来医学城),成都高新区将位于成都未来科技城和新津区将位于天府牧山数字新城。

会议还揭示了计划中的第15个工业生态系统:碳中和工业生态系统。 在此之前,成都在2020年3月的第六次会议上将其原始的工业生态系统从17个调整为14个。

工业生态圈的范围从17到14到15,并增加了三个新的工业功能区。

这表明未来的工业功能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产出水平适者生存和英雄生存的基础。 这无疑将为整个工业功能区注入强大的生命力。

谁会赢? 分析以新增的工业生态系统和工业功能区为重点的行业类型。 不难看出节能环保,新能源,高精度设备和医药,航空航天,量子技术,数字化建设等。它并不指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也是“第一步”成都大学秉承改革创新的精神,在面向未来的城市战略竞争中不断巩固新优势。

面向未来,面向世界! 成都工业功能区的建设方兴未艾,充满自豪! (首席记者钟文和记者赵荣昌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