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登陆中国积极行动|中国| RCEP |商务部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原标题:促进在中国登陆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

[Report from the press conference of the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经完成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批准。” 在3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国务院政策简报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副代表王守文表示,中国率先批准了RCEP,这表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完全支持RCEP的早日生效。

争取在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RCEP

货物贸易中的零关税产品总数超过90%,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水平明显高于原始的“ 10 + 1”自由贸易协定… RCEP不仅是最大的自由贸易世界贸易协定,也是全面,现代,高质量和互利的自由贸易协定。 RCEP的15个成员国的总人口,经济总量和总贸易额约占全球总数的30%,这意味着约三分之一的世界经济体形成了一个集成市场。

经过8年的“长跑”,RCEP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涵盖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口,最大的经贸规模和最大的发展潜力。 根据RCEP,该协议需要至少15个成员国中的9个批准,其中包括至少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的至少3个。 为了使RCEP协议尽快使该地区的企业和人民受益,各国加快了其国内批准程序,各方都在加快该协议的批准和生效。

RCEP有利于RCEP的15个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发展。 贸发会议关于RCEP效果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25年,RCEP将为15个成员国带来超过10%的出口增长。 RCEP巨大的市场开放和监管承诺将促进该地区所有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所有国家都将从中受益。

“现在每个人都明确表示,我们必须在今年内努力完成对RCEP协议的批准,目标是RCEP可以在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 王守文告诉记者,RCEP成员国每两个月左右做出决定。 召开RCEP临时联合委员会会议,以相互通报成员国在批准RCEP协议方面取得的进展。

积极采取行动应对协议带来的好处和挑战

“ RCEP通过开放贸易和投资,将帮助中国释放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更好地连接国内和国际市场以及两种资源,帮助释放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外双循环,并将这将促进中国加快建设新的发展格局。” 王守文说,RCEP也有利于稳定中国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基本市场。

RCEP成员国都是中国重要的经贸伙​​伴。 2020年,中国对RCEP成员国的出口额达到7007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7%; RCEP贸易伙伴进口额达7779亿美元,占我国进口总额的37.8%。 我国吸引的外资中有10%来自RCEP成员国。 “ RCEP生效后,这意味着中国近30%的出口可被视为零关税,而中国的外国投资和服务出口将带来机遇。这还将促进我国遵守国际高层次经济和贸易政策。贸易规则和制度的加快。性开放将促进新的更高层次的开放经济体系的建设。” 王守文说。

为了在协议实施后适应更加开放的环境和更具竞争性的新形势,有关部门正在以国际先进工业水平为基准,提高我国制造业的质量标准和规定,并促进制造业向向中高端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我国将着眼于进一步扩大服务业的开放水平,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例如提高标准,完善规则。

王守文指出,多数企业应适应规则,法规,管理和标准的系统开放,增强转型升级的紧迫感,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 为此,商务部组织了两次全国性的在线培训课程,重点针对公司和地方政府部门。

该协议涉及的701项义务中,有87%已准备就绪

“我们已经作了充分的准备。该协议生效后,我们将能够完全履行RCEP协议中规定的义务。” 王守文说。

商务部和有关部门对RCEP协议中涉及的701项具有约束力的义务进行了梳理,包括关税减让,简化海关程序,原产地规则的技术准备,产品标准,服务贸易开放措施,投资负面清单承诺,全面知识产权在一系列领域(例如行政措施和程序合规性)中的保护承诺和义务。 “目前,701项义务中的613项已经准备好并可以立即执行,占需要履行的所有有约束力义务的87%。当RCEP生效时,我们可以履行的义务有13%。” 王守文说。

3月10日,RCEP成员国举行了临时联合委员会会议。 会议讨论了促进关税承诺表转换,特定产品原产地规则转换以及原产地规则实施的问题。 时间表已经澄清。 今年完成上述实施问题的磋商。

中方高度重视有效实施的内部准备。 财政部和有关部门已经完成了中国内部关税承诺表的转换。 海关总署已开始起草RCEP原产地实施管理措施,海关总署将遵循为期六个月的规定,以确保该协定生效后可以执行该协定,它将完成技术准备工作。在国内实施,并与外部磋商的同步发展进行协调。

(记者张毅)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