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微型和微型企业提供了另一项帮助,以更好地发挥其在稳定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昨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传达了重要信号。
政策的春风吹拂,小微企业有了“保证”:自去年开始实施的两种支持小微企业的直接货币政策工具,将把实施期限进一步延长至今年年底。 在2021年底之前到期的包容性小型和微型企业对于贷款,企业和银行将自行协商延长本金和利息的还款期限。
同时,金融监管部门将在对私营企业的政策中更加重视“分类政策”。 市场前景良好,具有较强的吸收就业能力并符合包容性小型和微型企业标准的私营小型和微型企业,指导银行增加贷款,信贷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续期让“第一贷方”将融资成本维持在合理水平。
两种直接的货币政策工具推迟到年底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这两种直接的货币政策工具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小型和微型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同时,它们也为当地的中小型银行增加对小型和微型企业的支持提供了良好的动力。 支撑力量。 延长执行期限的原因是,必须根据流行病的影响最终确定撤消应对流行病影响的政策。
“小型和微型企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和第三产业。它们显然受到流行病的影响,将来可能还会继续受到影响。” 曾刚说,在这种情况下,应推迟有关政策和手段,并继续发挥最大作用。 他们在对付流行病的负面影响方面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在当前的经济和金融状况,流行情况以及小型和微型企业的生存条件下,这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这将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并确保小型和微型企业的融资连续性。
光大证券研究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义峰认为,考虑到小微企业在稳定就业,确保供应链和产业链体系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上述政策的延伸将帮助小型和微型企业吃“安心”。
他说:“推迟偿还债务是由企业和银行自主协商的,以确保政策的灵活性。”
关于国务院常务会议,“我们必须研究和增加对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支持”,曾刚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现有的政策和工具之外,下一步是为受到该流行病特别严重影响的行业和实体提供特殊支持,这可以更好地反映现有政策的结构特征。
服务民营企业
小型和微型企业绝大多数是私营企业。 长期以来,私营企业在稳定民生和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金融稳定和救济政策,使民营小型和微型企业受益。 从政策效果看,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总量显着增加。
记者昨日从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获悉,截至2020年底,全国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近50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4%。 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各项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同比增长30.9%。 增速高出18.1个百分点,其中大型银行增速达到54.8%。
但是,市场也反映出,对于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型和微型企业而言,确实仍然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 金融监管机构的下一项政策将更加重视针对私营企业的“分类政策”。 记者获悉,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将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措施,着力促进政策实施,实施机密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例如,对于主要业务突出,财务状况良好,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之间信誉良好的私营企业,银行必须坚持审查第一笔还款来源,减少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并增加信用贷款。
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大幅增加对产业链供应链中可独立控制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行业和民营科技型企业的中长期财务支持,积极发展技术保险,继续改善技术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关键技术解决重大问题,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支持无形资产抵押融资产品创新。
市场前景良好,具有较强的吸收就业能力并符合包容性微型和微型企业标准的民营微型和微型企业,继续执行包容性的微型和微型企业贷款的递延本金和利息支付政策以及信贷贷款支持计划,并指导银行增加其“第一笔贷款”。“贷方”通过努力更新贷款,信用贷款以及中长期贷款,将融资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
对于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应当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一企一策”的措施采取扶持措施,努力化解企业的流动性风险。 (记者张琼斯)
【错误修正】
【主编:刘旭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