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股票,请查看Golden Unicorn分析师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地帮助您挖掘潜在的主题机会!
原标题:7万名股东被“深埋”! 在43个交易日中的34个交易日中,半年内上涨了600%…这两支“大牛股”实际上以1元的价格摘牌!
由于交易退市指示“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昨日(22日),* ST易生和* ST成城被上海证券交易所除牌,并直接摘牌而没有撤回。 在市场整合期间,根据“最严格”的退市规定,它成为第一批退出市场的“ 1元退市股票”。
截至去年9月30日,* ST成城仍然拥有14,000名股东; *意法半导体盛盛拥有59,000名股东。

根据“最严格”退市规则,首批“ 1元退市股票”退出市场
其实早在3月15日晚上,* ST Narujo,* ST适合健康释放公告据称,由于该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低于1元,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该公司的股票上市,退市日期为3月22日。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0年修订)》第13.1.7条,第13.2.11条和第13.6.1条的规定,交易性强制性退市公司的股票不进入2010年贸易。 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公告发布后的5个交易日内将该公司的股票除牌。 同时,公司应当立即安排将股票转移至国家股票交易系统等证券交易场所进行股票转移,并确保自退市之日起45个交易日内可以转移公司股票。
因此,* ST成城和* ST益生没有除牌期。暂停前一个2月23日和2月25日是* ST意升和* ST成城在A股市场的最后交易日。 两家公司最终于3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退市。
* ST成城在43个交易日内有34个涨停板
公开资料显示,* ST成城被称为“吉林成城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主要采用自留产权和零租赁模式。营业收入依托公司在吉林等地的自有业务房地产,开展租赁业务。
根据《中国基金新闻》,2015年,* ST成城曾经是大牛市。 在2015年牛市中,* ST成城在43个交易日中创下了34个涨停纪录。 在2015年上半年,该公司飙升了600%以上。 然而,* ST成城的股价在2015年6月达到最高点39.10元,但开始急剧下跌。 到2021年2月24日交易收盘时,股价下跌了90%。 停牌前,该公司的总市值仅为2.2亿元。

* ST宜升股价半年涨幅超过350%
* ST宜生被称为“宜华生活科技有限公司”。 它是汕头第一家民营企业,已成功地从传统的家具制造商转型升级为住宅和生活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公司主要从事实木家具,木地板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目前,公司已在中国5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400多家专卖店,在35个海外国家和地区成功注册了商标,并以自有品牌出口和销售。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该公司于2004年正式登陆A股市场。 2006年,该公司开始发挥自己的实力。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股价飙升了650%以上,然后又开始下跌。 直到2014年年底,该公司再次开始飞涨模式。 2015年上半年,该股价格飙升逾350%,至23.24元。 最高点是340亿元。

但是,自那时以来,该公司的股价一路下跌,并且没有反击的方法。 停牌时,* ST宜升股价报0.52元/股,市值仅为7.71亿元,累计跌幅超过90%。
* ST意升业绩预亏约20亿元,实际控制人正在调查中
在1月29日晚上,* ST意盛发布业绩预测,预计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9.18亿元至21.68亿元。 2019年年报显示,* ST宜升的主要业务是木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占收入的97.79%。
同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对* ST艺盛涉嫌违反信息披露的调查结果,据调查,* ST艺盛2016年至2019年的定期报告中存在严重的虚假记载:通过虚假销售业务和虚假销售虚增利润20亿元以上; 另一个是通过伪造银行文件和其他方法使银行存款增加了80亿元人民币; 第三,未按规定披露与关联方的资金交易额超过300亿元。
* ST宜生于2月23日宣布,由于涉嫌操纵证券市场且未能按照规定披露持股变动信息,中国证监会决定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刘少希进行调查。 ,导演刘卫红。
3月12日,“ A股法律风险报告”项目监视的数据显示,* ST Yisheng被列为最不诚实的人,因为Yihua Life Technology Co.,Ltd.违反了财产报告系统。
* ST在8年中仅赚了2年的钱
* ST成城先生已经快8岁了净利润仅在2年内为正。最新业绩预测显示,* ST成城预计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00万元,扣除非净利润8600万元。
* ST成城去年已经申请破产和清算。 2020年8月26日晚,* ST成城宣布相关申请人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理由是公司无法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或显然缺乏偿付能力。 。 同时,它说,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即申请人的申请是否可以被法院接受以及公司是否将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据央视财经报道,财经评论员侯捷认为,两家公司的突然“死亡”敲响了A股市场优胜劣汰的风暴。 面值退市的突然去世,也刺激了上市公司深化主业,专注经营,积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这也警告投资者,远离长期处于不活跃状态和管理不善的处于A股市场末端的低质量公司,并将其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符合质量要求的高质量增长中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在上市公司之中。 现在正处于年度报告密集披露期间,提醒投资者,一旦上市公司受到退市风险警告,它们很可能会迅速退市。 因此,投资者应远离“垃圾股票”和“不良股票”。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中国基金新闻,公司公告,每个应用程序)


大量信息,准确的解释,全部在新浪财经APP中进行
责任编辑:彭家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