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我国的货币政策有更大的调控空间

原标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我国的货币政策还有更大的调控空间

在中国发展论坛2021年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易纲主席谈中国货币关于政策和绿色金融的演讲。

易刚说我国的货币政策监管空间更大中国的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并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手段,利率中等水平。 我们需要珍惜并充分利用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目前广义货币(M2)的同比增长率约为10%,与名义汇率相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基本匹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3.2%。公开市场倒数7天回购利率是2.2%。 2020年消费者价格指数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长2.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处于正常范围内,提供了流动性和适度利率有水平的空间。

易纲提到,货币政策应既注重总量和结构,又要针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有针对性的支持。 在保持总体合理,充足流动性的基础上,货币政策可以在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中发挥一定程度的定向支持。银行实施了多项措施以有效帮助中小企业保持就业稳定。

在绿色金融方面,近年来,人们银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取得了积极成果。 到2020年底,中国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约为12万亿元人民币(约2万亿美元),股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该股票约为8000亿元人民币(约合12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并在支持绿色和低碳转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易刚说实现碳中和需要大量投资,有必要引导金融体系以市场为导向提供所需的投资和融资支持

对于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的财务需求,有很多方面的计算,而规模水平都是1000亿。人民币。 在如此巨大的资本需求下,政府资金只能覆盖一小部分,而缺口必须由市场资金来弥补。 这就要求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和鼓励金融体系以市场为导向支持绿色投融资活动。

  气候变化将影响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需要及时评估和应对。

国际研究普遍认为,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更多的极端天气以及其他事件和经济损失。 同时,绿色转型可能会降低高碳排放资产的价值并影响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一方面,这将提高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继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这可能会影响货币政策的空间和传导渠道,扰乱经济增长和生产率等变量,并使货币政策立场的评估更加复杂。 这是维护金融稳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所面临的新问题。

针对这两个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已将绿色金融确定为今年和“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

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绿色金融标准是识别绿色经济活动和指导资金准确投资绿色项目的基础.2015年和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绿色债券和绿色债券的具体目标。信用修订后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将很快完成,与化石能源有关的内容将被删除。 同时,中央银行正在与欧洲方面合作,促进绿色分类标准的国际融合,并努力在今年内引入一套通用的分类标准。

加强信息报告和披露。目前,银行间市场的绿色金融债券要求按季度披露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 同时,金融机构需要报告绿色金融债券。信用资金使用和投资方向。下一步,中央银行将推动强制性投资的建立。信息公开系统,涵盖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实体,并统一披露标准。

将气候变化因素完全纳入政策框架。在金融稳定性方面,中央银行正在研究压力测试,系统地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在货币政策方面,我们正在研究和采用优惠利率,绿色专项再贷款等支持工具,鼓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金融支持。外汇储备在投资方面,我们将继续增加绿色债券的分配,控制对高碳资产的投资,并将气候风险因素纳入投资风险管理框架。

易纲表示,总体而言,金融体系可以在支持绿色转型和管理与气候相关的风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更加积极主动,实施新的发展理念,支持经济绿色,低碳和高质量的发展,并服务于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负责人:DF545)

郑重声明:Oriental Fortune.com发布此信息的目的是传播更多信息,而与该立场无关。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