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重组冠状病毒新疫苗(CHO细胞)已于几天前在中国获得了紧急使用许可,成为国药中盛,科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美国国药联合批准的另一项国内紧急应用。 Kangsino使用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也是世界上首个批准用于临床的新型冠状病毒重组亚基蛋白疫苗。
使用权:
2021年阿里云采购季节:购买补贴,充值券和抢先购买
云通信分会场:热门产品低7.2%,短信低至0.034元/条
高富告诉《中国商业报》记者,在这种新的冠状病毒流行中,中国的疫苗研发是世界上最大的,证明了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全球首款新型冠状重组疫苗
根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3月15日披露的信息,首批COVID-19重组疫苗已于3月10日在中国获批紧急使用。3月1日,该疫苗已获紧急使用。乌兹别克斯坦的通行证(EUA)。
受此消息提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单位智飞生物的股价在3月16日大幅上涨。截至收盘,智飞生物的股价已上涨近3%。
这种新型的冠状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是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高复院士团队开发的,并已于2020年10月完成了I / II期临床试验。高复院士向CBN透露记者说,按照目前的实验设计,这种新的冠状重组蛋白疫苗采用三剂疫苗接种方法,每剂间隔为1个月。
根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临床结果表明,在整个疫苗接种后,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这符合亚单位疫苗小的不良反应的特征,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可与目前的国际重组蛋白疫苗和mRNA新冠冕相媲美。 这些疫苗具有可比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去年12月底,该疫苗的I期/ II期临床试验数据在线发布,显示2020年6月22日至9月15日之间,共有50名参与者参加了I期研究(平均年龄32.6岁) 。 900名参与者进入了II期研究(平均年龄43.5岁),并且大多数参与者没有局部或全身性不良反应或轻度症状。
高富院士告诉CBN记者,I期/ II期临床试验数据将很快在《柳叶刀传染病》杂志上发表,并且III期临床试验尚未结束。 据《中国商业新闻》的记者报道,预计将于今年夏天获得III期临床数据。
根据I期/ II期临床试验数据,在接种三剂疫苗后,在I期临床研究中,所有接受25μg或50μg剂量疫苗的参与者均检测到中和抗体,疫苗的有效性达到分别为97%和93%; 在临床研究的第二阶段,新的冠状病毒中和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在25μg组中为第一阶段为94.5,在50μg组中为117.8。 在第二阶段,25μg组的GMT为102.5,50μg组的GMT为102.5。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是69.1。 与25μg组相比,50μg组未显示出增强的免疫原性。
自2020年初新的王冠流行病爆发以来,在高富院士的领导下,包括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严景华,戴连攀在内的科技团队设计了一套β-冠状病毒传染病的疫苗策略。 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新的冠状病毒重组亚基蛋白疫苗使用新的冠状病毒S蛋白的S1亚基的受体结合域(RBD)作为疫苗的靶标,从而防止了病毒进入细胞并抑制了病毒的附着。 RBD表位具有强大的免疫学优势,可以引发高质量的功能相关抗体,并且还具有避免ADE风险的潜力。 到目前为止,最有效的COVID-19中和抗体已靶向RBD。
高福院士开发的新的冠状重组疫苗还开发了一种MERS-CoV RBD二聚体,以应对RBD地区免疫原性受限和弱化的问题,克服了这一局限性。 研究人员在先前发表的论文中指出,免疫原设计框架可以普遍应用于其他β冠状病毒疫苗,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威胁。
容量到年底10十亿剂
新型冠状重组疫苗的另一个优点是生产使用工程细胞(CHO)来生产重组蛋白,因此不需要高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生产车间,生产过程稳定可靠,可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可以迅速实现国内外生产。 降低了疫苗生产成本,储运方便。
《中国商业新闻》的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获悉,到今年年底,这种新的冠状重组疫苗的生产能力可能达到10亿剂。
中国正在加速疫苗接种,这也将检验我国疫苗的生产和制造能力。 高富院士在这两届会议上对《中国商业报》记者说,中国的新皇冠疫苗生产能力正在迅速提高。 “中国的疫苗生产能力足够大,但是我们仍然需要保持警惕,因为将疫苗生产能力转变为符合必要标准的实际产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他说。
除新批准的COVID-19重组蛋白疫苗外,中国已获条件性批准的COVID-19疫苗数量已达到5种,其余4种是国药中盛和科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两种COVID-19灭活疫苗。 。 新的皇冠灭活疫苗和Cansino的新皇冠腺病毒载体疫苗,其中Cansino的疫苗是单剂量疫苗,其余的灭活疫苗是两剂量疫苗。
科兴生物科技上周表示,到今年6月,该公司两剂新皇冠疫苗的年生产能力可能达到20亿剂。 国药北京公司新型冠状灭活疫苗的年生产能力为10亿剂,国药武汉公司新型冠状灭活疫苗的年生产能力为1亿剂。 将来,国药中盛疫苗的整体生产能力有望达到30亿剂。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上周日,中国已接种了超过6500万剂疫苗。 高复院士告诉《 CBN》记者,从科学家的个人角度来看,到2022年初,预计将有70%至80%的中国人口接受疫苗接种。
高复院士早些时候在《自然评论免疫学》上发表了一篇有关“新冠状肺炎疫苗病毒靶标”的评论文章:“通过不同靶标组合开发的多靶标疫苗尚未经过测试,但将来可能会被验证。有可能考虑这种可能性。”
他告诉CBN记者,要开发针对新兴病毒的疫苗,最重要的是了解抗病毒保护的免疫相关性。 “尽管关于新的冠状病毒感染保护的免疫相关性仍有许多问题尚待确定,但数据表明体液和细胞免疫在保护中的重要性。” 他说:“在新的冠状病毒感染后,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nAbs)与非人类灵长类动物(NHPs)病毒载量的减少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除了中和抗体之外,T细胞反应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冠状病毒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因此,理想的疫苗有望刺激体液和细胞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