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为什么种树是一项公民义务

原标题:植树节:为什么植树是公民的义务

在3月12日中国植树节前夕,“你欠多少树”一词在微博上引起了热议。 这是许多人第一次知道:早在40年前,全国人大就通过一项决议,规定公民每年应种植3-5棵树,其效果与法律相当。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什么要对此作出规定? 公民应如何履行这项义务? 北京日报客户的记者采访了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洪水引发的思考

早在1981年夏天,长江和黄河的上游继续暴雨。

灾难过后,各个层面都在进行反思。 受灾最重的四川省和陕西省的主要领导人以及许多科学家说,河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是造成洪灾的重要原因。 林业部门还组织力量对森林破坏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我们必须尽快保护森林资源,绿化贫瘠的山岭和山脊! 但是,由于资金和人力有限,要使无数的卓卓通山变成绿色,是非常困难的!

邓小平同志为荒山绿化开辟了新思路。 在与万里同志的谈话中,他提到:“可以规定每个人每年必须种几棵树,例如种三到五棵树,这需要植树和生活吗?”

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开展全国自愿植树运动的决议》,其中规定,只要符合条件,11岁以上的公民,除老年人外,根据当地条件,每个人每年自愿种植三到五棵树,或完成相应的劳动量,以进行幼苗种植,管理和保护以及其他绿化任务。

自愿植树成为美丽的风景

在接下来的40年中,每个人每年都开始植树,这已成为中国的风景。

在首都北京,每年四月的第一天休息日被指定为“首都国家强制性植树日”。 每天,无数的政府机构,工矿企业,学校和医院将组织用铲斗种树!

植树并不容易。 以北京平原和山脉交界处的“山前脸”区域为例,土壤稀薄,裸露的岩石很多。 为此,北京正在探索爆破造林技术。

爆破绿化是指使用爆破技术将坚硬的岩石打碎,将乘客运送到山上,然后植树。 这样,从西边的房山樟fang到东边的平谷金海湖,全长230公里的千山面地区现已形成了色彩斑colorful的优质生态景观。

自开展自愿植树运动以来的40年来,首都北京有1亿多人以各种形式参加了自愿植树活动,植树2.1亿棵。 首都周围笼罩着一片绿云,“沙尘暴”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

公民可以在哪里种树并履行职责?

自愿植树是历史责任。 40年后,需要植树,宜植树木的地方基本被绿衣覆盖,其余大多是拐角地区或偏远的深山地区,不适合普通百姓穿越山川河流。

在新形势下,公民如何履行义务,种树以履行职责?

自2017年以来,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在北京启动并实施了“互联网+国家自愿植树”基础系统的建设。 在过去的四年中,已建立了25个各级基地。 自愿植树已不再局限于植树,而是分为8类共37种,包括植树造林,绿化,养育和管理,自然保护,种植采用,设施建设,捐赠,志愿服务和其他形式。

国家自愿植树网络还通过捐赠网络开展了绿化,植树和造林相关项目,为“网络参与”开辟了渠道。 以一棵树20元的计算标准,只要捐款超过60元,就相当于履行了当年的植树义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的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搜狐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 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