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月份价格数据的评论:CPI跌幅收窄,PPI持续上涨,全年通货膨胀率有望控制

原始标题:2月价格数据评论:CPI跌幅收窄,PPI持续上升,全年通胀预期可控

在高基数的影响下消费物价指数 去年同期下降持续,但下降速度有所缩小。 2月份CPI同比下降0.2%,比之前的值缩小0.1个百分点。 在同比下降0.2%的情况下,提尾的影响约为-1.8个百分点,而新价格上涨的影响约为1.6个百分点。 核心CPI从前一个月的同比下降0.3%变为本月的持平。

季节因素被叠加在高基数因素,食物上价格内部分化。 2月份的食品价格从前值的1.6%涨幅变为0.2%的跌幅,这使CPI下降了0.05%。 受季节性因素和春节因素的影响,水产品价格从一月份的0.2%同比上涨至5.9%,新鲜水果的价格上涨了1.8个百分点至3.1%,鸡蛋的价格继续上涨。同比增长3%,比之前的值还宽。 1.8个百分点。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和供应结果,禽肉价格同比下降了7.3%,下降幅度比以前高了6.9%。 其中,猪肉价格下跌14.9%,跌幅比上月大11.0%。 鸡肉和鸭子的价格分别下降至-8.7%和-2.6。 %,下降幅度有所缩小。 此外,新鲜蔬菜的价格涨幅从前值缩小7.6个百分点至3.3%。

春节期间的季节性波动趋于平缓,非食品类商品的价格上涨了两分之五,而下跌了五分。 2月份非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2%,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产品同比下降0.3%,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这既包括去年高基数的影响,也包括今年现场农历新年政策的影响,该政策减少了集中的消费者购买。 服务价格同比下降0.1%,高于上年。 月度降幅缩小了0.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通讯类别的同比下降-1.9%是非食品项目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由于中国农历新年政策的影响,机票价格同比下降了28.2%。 从行业角度看,服装,住房,日用品和服务,交通和通讯以及其他用品和服务的同比价格分别下降了0.5%,0.3%,0.2%,1.9%和0.8%。 。 卫生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的价格上涨。 它们分别是0.3%和0.6%。

国内外需求连续的提高生产者价格指数 价格上涨加速。 随着内需的进一步改善,2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7%,比上年末回升1.4个百分点,尾部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新价格上涨约1.8个百分点。 其中,生产资料同比增长2.3%,提高1.8个百分点; 生活资料同比下降0.2%,与之前的值相同。

由生产资料增长驱动行业大宗商品价格反弹,谋生手段价格水平相对稳定。较早公布的景气指数显示,2月份主要经济体制造业正在扩展范围内,其中制造业出厂价已经接了。 2月,国际商品,例如海外原油和铁矿石产品价格继续上涨,煤炭价格也处于较高水平,带动了国内石油,钢铁和其他相关行业的价格上涨。 分行业看,煤炭洗选业同比增长10.9%,增速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下降6.4%,降幅明显小于前值15.5个百分点。 采矿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了加工环节中产品的崛起。 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价格上涨分别上升4.2和3.2个百分点至14.1%和12.1%。 生产资料影响工业生产者的整体出厂价上涨约1.71%,这是PPI上涨的主要原因。 2月份的生活资料价格与上月相同。

PPIRM持续同比增长,PPI 剪刀差继续反向拓宽。 2月份,PPIRM同比增长2.4%,比上一季度增长1.5个百分点,增速快于PPI。成本采购价格指数由于推升而迅速上升,PPI剪刀差沿反方向继续扩大。

从行业角度看,上游燃料,动力价格同比下降幅度继续缩小,由上年同期下降3.8个百分点至-1.8%,黑色金属材料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2.9个百分点。值升至11.6%。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的增长率从以前的值提高了2个百分点,达到10.3%。

CPI拖尾的阻力在第二季度逐渐减弱或增加。 考虑到持续的经济复苏和需求的进一步改善,PPI可能会继续保持同比上升趋势。 尽管价格指数呈上升趋势,但也很难经历明显的过热。 我们继续先前的判断,即年度通货膨胀率水平有望控制。 在CPI方面,第一季度的尾随上升因素对当前的CPI同比产生了很大影响。 此外,核心CPI处于历史低位。 考虑到第一季度的CPI,它可能仍然很低。 但是,自第二季度以来,尾巴上升因素减弱,禽肉价格下降。禽肉价格开始放缓,CPI可能会有所上升。基本效果今年CPI的高点可能会在今年年底出现,而全年CPI可能会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趋势。 在生产者价格指数方面,当前的国内工业生产持续改善,企业利润增强信心,增加信心,市场需求的改善与国际原油和铁矿石价格的近期上涨趋势相结合。 从短期来看,生产材料的价格很难下降。 工业生产价格继续得到修复。 在第一季度PPI上升的支撑下,PPI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继续上升。一般而言,随着国内外需求的逐步恢复以及全球经济的共振复苏,价格指数将显示上升趋势。宏观政策回到正常化状态,经济过热和高通胀将更加困难。 维持先前的判断,我们认为年度通胀预期是可控的。

(资料来源:中国诚信国际信用评分)

(负责人:DF150)

郑重声明:此信息的目的是传播更多信息,与该立场无关。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