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预期似乎正在实现。 根据国家统计局3月10日发布的数据,2月份PPI(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7%,比上月提高了1.4个百分点,这是一个新的水平。自2018年12月以来最高; 2月份CPI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市场机构预测,在加速推广疫苗和实施美国财政刺激政策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上涨但难以下跌,国内PPI的增长可能会加速其复苏,并且同比增长率可能一年中的某些月份超过5%。 如果PPI向上传递给CPI,也可能会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运作。
“随着疫苗接种的加速和海外需求的扩大,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将带动生产者价格指数,但国内需求对生产者价格指数的拖累可能会逐渐显现。总体上,在中性的情况下,全年的生产者价格指数趋势将呈倒V形,年中高点约为5%,并可能在下半年逐渐回落。” 开元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说:“但这是结构性通货膨胀,而不是紧缩货币政策的原因。”
从市场反馈来看,2月份的通货膨胀数据和财务数据对市场的反应有限。 3月10日,美国国债期货高位震荡,大部分时间收盘。 10年主力合约上涨0.15%; 主要银行间利率债券收益率小幅下跌约1BP。
PPI加速复苏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PPI在2月份增长了1.7%,比上月提高了1.4个百分点。 在主要行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4.1%,增幅提高了4.2个百分点。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2.1%,增幅提高3.2个百分点。 煤炭洗选业,增长10.9%,增幅提高1.8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是国际商品价格上涨。2月份,PPI价格上涨势头强劲,再加上提价,当月PPI同比增长加快。” 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说。
受疫苗接种加速和预计实施1.9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等因素的刺激,2月份全球经济复苏和通胀预期上升,主要海外资产的再通货膨胀交易升温。 2月下旬,布伦特原油价格突破每桶65美元,创2020年1月以来新高。 LME铜价也创9年来新高。
由于石油和其他工业产品基本上是可交易的商品,因此工业产品的全球价格几乎在同一方向上发生了变化。 换句话说,对于中国来说,石油等工业产品价格上涨可能会导致进口通货膨胀。 从短期来看,市场机构预测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上涨但不会下跌,这将促进国内PPI的加速复苏。
财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吴朝明表示,预计第二季度全球疫情将进一步控制,预计全球经济复苏将继续加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带动国内PPI上涨,预计2月份新的价格上涨因素将继续在1.8%的基础上。 增加,导致单月增长率突破“ 5”的可能性。
王庆说,由于去年三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基数较低将大大提高今年三月的生产者价格指数。 预计3月份PPI的同比增长将加速至2.5%以上。 同时,美国财政刺激措施的好处尚未完全消化。 随着提尾因素的持续增长,随后的国内生产者价格指数将继续同比增长,预计五月份将达到约6.0%的高位。
在CPI方面,2月份CPI同比下降0.2%,比上月小0.1个百分点,但仍为负值。 国家统计局估计,在2月份同比下降0.2%的情况下,去年价格变化的结转效应约为-1.8%,而新价格上涨的影响约为1.6%。 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核心CPI同比下降0.3%,与上月持平。
吴朝明说,PPI和CPI之间的剪刀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业企业盈利能力的变化。 2月份PPI与CPI的剪刀差由上月的0.6%扩大至1.9%,连续两个月为正,表明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将恢复,经济恢复势头良好。预计将继续增加。
当前市场关注点是PPI的上升是否会传递给CPI。 王庆认为,随着PPI传递到CPI以及去年价格基数的显着下降,毫无疑问CPI会同比增长。 预计3月份CPI涨幅可能达到0.4%左右。 在随后的消费复苏的帮助下,CPI可能呈现同比快速上升的趋势。 预计今年6月的CPI预计将同比增长约3.0%。
货币政策转变?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四个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其中,价格稳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具体的参考指数是CPI。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的预期目标是,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约3%,比上年下降0.5%。
此前,由于CPI和PPI总体上保持较低水平,低通胀为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运营提供了政策空间。 自2018年以来,中央银行已多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如果价格上涨过快并超过3%,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运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宏观政策应继续减轻市场参与者的压力,保持必要的支持,不要急转弯,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并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面。 市场还关注价格上涨是否会促进货币政策的加速转变,即从当前的中立状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政府的核心价格目标是CPI。 因此,如果PPI上升并且不传递到CPI,价格将不会成为央行的主要关注点。 目前,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仍然是金融稳定。 。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将集中于从’稳定增长’到’控制价格’的适度转变。尽管第二季度加息的可能性很小,但仍有可能市场利率将上升。” 王青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徐诺金在接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货币政策没有急剧转变就意味着货币政策应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的恢复并在适当的时间恢复正常。 当我们对这一流行病的影响作出回应时,情况与去年一样放松和放松。 随着经济复苏势头的增强,货币政策已调整至正常水平,市场利率已发生变化甚至上升。 应该说这是正常的。
“将去年6月以来银行间市场利率的上涨解释为货币政策的“边际收紧”是合理的,这仅表明货币政策操作对市场的传导是有效的。但是这被解释为货币政策。反过来,这种解释可能还为时过早,单方面。” 徐诺金说。
从数量和价格指标的角度来看,DR007的利率水平已升至7天反向回购政策利率的2.2%左右。 市场预测,未来M2和社会融资的增长率也将下降。 中央银行3月10日发布的财务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在2月底同比增长了10.1%,比去年的高点下降了1个百分点。 2月份社会金融存量增速为13.3%,高于去年同期的高位。 减少0.4%。
许诺金表示,从主要指标趋势来看,2021年第一季度经济同比数据的基数扰动将更大,GDP增长率可能更高,这很容易导致“基数”的上升。错觉。” 2020年,货币政策将更早启动,因此基于高基数的金融数据的同比增长率与基于高基数的经济数据的较高同比增长率之间可能存在偏差。第一季度的低基数。
“但是,金融数据在高基数上增长。贷款,货币供应和社会融资的增长并不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仍然牢固。” 徐诺金说。
王清认为,在稳定宏观杠杆比率的目标下,2月份财务数据的反弹是不可持续的。 特别是当月信贷的急剧增加可能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 将来,各种贷款余额,社会融资存量和M2都将增加。 速度会不同程度地下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审慎的货币政策应灵活,准确,合理,适当。 把实体经济服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经济复苏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 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和社会融资规模基本与名义经济增长速度相匹配,保持合理充足的流动性,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编辑: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