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家庭暴力法》成立五周年如何促进“家庭暴力不是家庭事务”? -中国新闻

  (两次会议的观察)如何在《反家庭暴力法》成立五周年之际宣传“家庭暴力不是家务”?

中国新闻社,北京,3月9日,标题:如何在《反家庭暴力法》成立五周年之际宣传“家庭暴力不是家事”?

李汉学

今年3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五周年。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何小荣在全国两次会议上介绍,2016年至2020年,全国法院系统共发布了7918份人身安全保护令,有效维护了家庭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暴力。


在推动预防和治疗家庭暴力方面,过去五年来中国的进步受到了舆论的称赞,但是最近发生的诸如拉姆被谋杀等事件激起了社会的神经,提醒人们“不要放松。 ”

如何使家庭暴力受害人得到更及时的援助,更好地促进“家庭暴力不是家庭事务”? 中国新闻社的记者采访了法律界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在过去的五年中,首先,人们了解了这样一部法律,尤其是男人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关注。但是,在实施方面,仍有一些领域需要’磨合’。”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院院长陈海义代表指出,目前,一些基层警察对反家庭暴力法和家庭暴力问题知之甚少,并加强相关培训。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主席方岩也表示,为防止家庭暴力,有必要消除“家庭丑陋无法公诸于世”的观念,并打破“法律规定不要进屋”。 一些社区和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仍然将家庭暴力案件视为内政,并说服受害者转身离开,使他们的权利保护变得冷淡。

陈海义指出,基层民警如果对反家庭暴力工作有更好的认识,一方面可以提醒和帮助受害人收集证据;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被害人收集证据。 同时,如果他们可以及时发出警告信,通常可以有效地警告犯罪者。 如果家庭暴力的受害人需要进一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警告信也是法院确定家庭暴力事实的有力证据。

从申请到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还有一个过程。 她建议,公安机关发出警告信后,可以启动一些联系机制。 例如,社区应密切关注受害者的家庭。 通过各方的早期干预,面对家庭暴力威胁的受害者可以轻松地找到救援资源。

今年,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的一项提案建议将“家庭暴力”作为特殊的统计指标在110警报系统中单独列出,并应记录相关案件信息; 并应实施基于警告的书面处理方法。 该情况已纳入公安机关的统计系统。 该提案强调,该提案旨在通过明确,具体的指标提高基层公安人员的反家庭暴力意识和能力,并指导整个系统进行特殊的反家庭暴力统计工作。

对此,方彦表示,如果可以对家庭暴力进行专门统计,将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反家庭暴力法的执行情况,并为顶层设计提供依据。 同时,也将有助于加强基层执法人员对反家庭暴力工作的重视,督促基层执法人员规范执法工作。

她再次强调,提倡“家庭暴力不是家庭事务”,不仅意味着家庭暴力受害者必须提高其维权意识,而且相关工作人员还必须改变观念,为受害者提供强有力的援助,以保护他们。他们的合法权益。 (结束)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