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持,委员会委员提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议-Chinanews.com

图为3月6日,内黄县马乡乡李氏村的“波光花园”,学生和志愿者在这里进行了文明的实践活动。图片由李翠丽提供

  (两次会议之间的访谈)为农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持。 委员会成员提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议

中国新闻社北京3月7日(韩章云)在刚刚过去的寒假期间,河南内黄县马乡乡李氏村的“波光粼粼的书本花园”成为当地孩子的最爱。 由村民李翠丽(Li Cuili)组织的这个农村图书馆已有12年的历史,对公众免费开放,并已成为村民心中的精神和文化“加油站”。

在所有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之后,农村振兴已成为农村发展的新目标。 李翠丽认为,精神文化建设对振兴农村至关重要。 “钱袋子在膨胀,头必须垂下来。”

李翠丽的想法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农工党专职副主席华亚伟相吻合。

在今年的全国两次会议上,华亚伟建议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纳入美丽乡村建设,为农村振兴提供精神文化支持。

近年来,各地加强了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的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和资金保障,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性仍然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

“资金保障缺口较大,公共文化队伍建设相对滞后,设施建设仍存在差距,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公共文化服务成效不高。” 华亚伟说,农村文化建设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弥补。

在这方面,华亚伟建议加强政府的主要责任,并通过监督,评估和暗访等方式,继续推动最新修订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实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民建联河南省委副主席梁六科也建议政府在发挥领导作用的同时,应从“行政文化”转变职能。转向“管理文化”。 “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社会化并不意味着政府放弃责任和投资。相反,政府应发挥领导作用,并在社会化的规划和布局,金融投资,资源整合以及网络建设。”

鉴于农村文化建设人才短缺,华亚伟还建议可以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共建,共治和共享。

“鼓励村干部,新乡贤人,农村文化人才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合作社的建设,管理和运行,探索和培养一批农村当地文化人才。” 华亚伟认为,内生的激励农民参与的动力,有助于实现乡村文化的自助,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创新思维拓宽了渠道,并激发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梁六科说,要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可以鼓励和支持个人建立各种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书店等。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持和授予荣誉来激发群众的热情,从而满足群众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在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同时,还可以扩大农村文化阵地的服务功能。” 华亚伟说:“农村文化服务可以与村民的便利,电子商务,村民就业等服务以及旅游服务相结合。中心的整合与文明实践中心的功能结合。” 他认为,这一举措可以使农村文化战线成为协调资源,组织服务的综合性组织服务中心。

记者注意到,公共文化服务向县乡倾斜,以帮助农村文化建设,河南很多地方都在进行尝试。

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该市的城市研究“河洛书园”到2020年底已超过200个,并从市区进入县城。 当地城镇居民也可以像城市居民一样在城市图书馆免费借阅不下3000册藏书,享受“ 15分钟阅读文化圈”。 (结束)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