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中的新表述和2035年长期目标纲要草案是什么? _2021两次会议综合报告_宏观来宾的观点_宏观频道首页_财务网络-CAIJING.COM.CN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汇 问:“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新表述和2035年长期目标纲要草案是什么?

新华社《新视点》记者

3月5日,备受关注的“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长期目标纲要草案已提交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 142页超过70,000字的草案文本中的新表述,新部署和新指标是什么? 新华视点的记者采访了部分代表委员会成员和权威人物。

“三个新闻”的主线贯穿全文,开始新的旅程并阐明主要任务

规划纲要草案由19章和65章组成。 作为指导未来5年和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文中贯穿着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模式的“三个新”主线,清楚地突出了主题。高质量的发展。

总的介绍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新历程”,总结成果,分析形势,阐述方针和发展目标等。

计划草案核心的主要战略任务涉及17章,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五个发展概念为逻辑主线,涵盖了“五合一”总体布局的各个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一方面,许多参考文献是首次出现或首次特别强调。

在关键的历史十字路口,该计划的时间较长,影响范围更广,范围更广。 “开始新的旅程需要新的思路和明确的新道路。计划草案所发布的国家战略信号是可预期的,并且充满信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说。

没有五年平均GDP年均增长目标,有8项约束性指标和7项针对绿色生态和安全保障

指标设置反映了计划的重点和方向。 该计划草案概述了“十四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20个主要指标。

令人惊讶的是,五年平均年GDP增​​长指数未在“经济发展”指标中设定,但强调“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并根据每年的情况提出”。 先前的“十二五”规划将GDP年均增长率设定为7%,而“十三五”规划将预期年均增长率设定为高于6.5%。

与预期指标相比,具有约束力的指标是政府必须确保实现的“艰巨任务”。

“十四五”纲要草案规定了8项具有约束力的指标,其中7项针对“绿色生态”和“安全保障”。 其中,粮食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的两个具有约束力的指标首次列入了五年计划。 主要指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认为,考虑到复杂多变的未来发展环境,缺乏五年平均增长目标保留处理不确定性的空间,这是从事实中寻求真相和负责任的体现。

阐明建立新的开发模式并建立开放,平稳的双周期的途径

“十四五”期间如何加快新型发展格局的建设? 规划纲要草案分为不同的章节,以进行讨论和部署。

建立新的发展模式的关键在于经济流通畅通。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提高供应系统的适应性,促进资源要素的顺畅流动,增强流通系统的支撑作用。

新的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和国际双循环。 计划草案提出完善内外贸综合控制体系,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力度,支持外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除了特别的讨论之外,规划纲要草案还包含多章,涉及新开发模式的特定构建路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说,规划纲要草案的目标是建设新的发展方向。模式并指出关键点。

民生指标更加详细,有促进共同繁荣的“路线图”

为了改善民生和福利,计划草案中的一系列民生指标和任务更加详细。

“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有20个,其中7个与民生和福祉有关。 与“十三五”纲要相比,增加了新的指标,例如“每千人口的有执照的(助理)医生人数”和“每千人口3岁以下的婴儿托儿所的数量”。 在增加与减少之间,它显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计划草案概述了单独的一章,重点是应对人口老龄化。 此外,更多的数据目标是针对人民的新增长:平均预期寿命增加1年,学前教育的总入学率增加到90%,高等教育的总入学率增加到60%…

“纲要草案在全文中贯彻了新的发展理念,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并致力于增强人民的收获,幸福和安全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商务部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研究所所长顾学明说。

创新的重要性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另外一章专门介绍了“数字中国”的建设

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核心地位。

阅读本章会使人们感到新颖,非常“伤脑筋”和“科幻”。 在“技术前沿领域研究”一栏中,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和类脑研究,基因与生物技术,临床医学与健康,深空,深海和极地探索,等等。这个领域引人注目。

关于科学技术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表述特别扎根。 例如减少直接干预(例如分钱和分配项目),实施“显示排名”和“赛马”等系统,还提出了建立非共识性科技项目评估机制的新方法,并探索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人员拥有或使用长期科学技术成果的权利。

有趣的是,该计划草案将“加快数字化发展与数字化中国的建设”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进行了概述,表明了促进网络力量建设的决心。 它提出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和其他关键数字经济产业,以及十种数字应用场景,例如智能交通,智能能源和智能制造。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表示,纲要提出的科技发展战略方向充分反映了国际前沿的最新动向。 深化改革措施非常务实,值得期待。

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

提出了纲要纲要草案,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和农村,全面促进农村振兴。

“十四五”开始之初,“三农”的重点已经从扶贫转移到了振兴农村。 计划草案一方面强调巩固和改善扶贫成果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还提出提高扶贫地区总体发展水平的建议。

该计划草案概述了农村振兴的具体路线图。 一是提出粮食安全问题,严格遵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食化”,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建立种子库,确保种子源安全。

同时,高标准农田,现代制种业,农业机械化,动物防疫和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农业冷链物流设施,农村基础设施以及改善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将成为农村建设项目。 重要的抓地力。

该计划草案还提议将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提高到65%,并提高城市化发展的质量。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化进程,放宽对某些大城市以外的居民点的限制,并完全取消对城市常住人口不到300万的城市的居民点的限制。

“未来的中国乡村将成为宜居的田园和富民的天堂。”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卢南街方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方中华说。

首先要确保以立法形式实施规划,并加快颁布发展规划法

计划草案概述了“加强计划执行保证”,并单独设立了一个章节。 其中,首次提议加快颁布发展规划法。

规划纲要草案拟定了以法律形式统一党中央,国务院建设统一规划体系和国家发展规划的法规,要求,有效经验和做法,加快了《发展规划法》的颁布,并加强规划实施的法律保障。

“保障计划纲要的执行已经上升到法律水平,突显了中央政府实现预期目标的决心,这意味着更强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以及更好的实施效果。”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山西华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大会主任刘铮说。 (记者韩洁,于嘉欣,秦娇峰,舒静,孙良权,吴文旭)

(编辑:文静)

关键字: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