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第一次修改人大制度的《基本法》? -中国新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观察)为何第一次修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法》?

北京,3月5日,中国新闻社(记者梁晓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议事规则,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法”,将迎来第一次修订。 30年。

5日,“两项法律”修正案草案“联合”提交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 自2015年以来,这已是中国连续第七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级审议重要的法律法案。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这种“一法一则”被称为人大“基本法”,因为它规定了人大的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

具体而言,中国现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于1982年颁布,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各委员会和代表的职权。 从历史上看,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 82宪法》共同制定和颁布的,一些法律学者也称其为“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于1989年制定,它规定了如何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问题。 在该法律中,有关于召开会议的时间,如何提出和审议法案,如何审查工作报告以及审查国家计划和预算的答案。

为什么要修改“一法一则”? 简而言之,这两个法律已经实施了30多年,现实发生了一些变化。

例如,目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委员会已从1982年的6个增加到10个,“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之类的名称已更改,法律需要更新; 监督体制改革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关内容也需要添加到法律中。

从立法技术的角度来看,中国现行法律习惯于设定“一般性规定”,但是像全国人大组织法一样,它是较早制定的,还没有这种立法习惯。 在此修订版中,计划根据当前惯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设立“总则”一章。

如何修改这两个定律? 除了根据上述要求进行更新之外,对这两项法律的修订草案还显示出一些特殊功能。

一是突出人民民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案草案包括“坚持全过程民主”,“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等“全过程民主”,代表“充分发挥党的作用”。全过程民主。”

第二是要更有效率。 适当总结了去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防疫工作中“基本版”的经验,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修正草案提出了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原则性要求:合理安排会议时间表并提高讨论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简化了审查法律案件的程序。

第三是绿色。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首次阐明了会议文件的电子格式,并增加了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使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议文件和资料的电子化; 会议简报,语音记录或摘要可以是纸质版本,也可以是电子版本。

从修正案草案来看,这项修正案使“一条法律,一条规则”更加符合当前现实和年轻化,并且还将为已经运作了60多年的中国基本政治体系注入更多的“年轻因素”。 。 (结束)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