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届会议授权发行)规划纲要草案: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2035年长期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了深入实施重大区域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重大战略的建议。功能区战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系和机制,构建优质发展区域经济布局和土地空间支撑体系。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 根据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各种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集聚,促进形成具有明显主要功能的土地开发和保护新格局,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 完善和实施主要功能区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动力,增强重要功能区的安全能力。
深入实施重大区域战略。 着重于实现战略目标和提高领导力和驱动能力,促进区域重大战略的新突破,并促进区域间的整合,互动和互补。 加快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长江综合开发水平三角洲,稳步推进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 |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深化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崛起,东部大发展,有利于加快特殊地区的发展,促进发展的相对平衡。 促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促进东北振兴,实现新突破,为中部崛起创造新局面,鼓励东部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支持特色发展区域,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坚持海陆协调,海人和谐,双赢合作,协调促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促进海洋大国建设。 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创造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深入参与全球海洋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