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生活,新的图景,新的产业—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扶贫扫描| 扶贫| 扶贫| 青海省_新浪科技_Sina.com


原标题:新生活新图画新产业-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扶贫扫描

新华社西宁市,3月5日,电汇主题:新生活,新图画,新产业-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扶贫扫描

新华社记者李占义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三河源腹地,高耸的雪山,连绵的草原,蓝天白云,成群的牛羊……但壮丽的风景天生的天赋并没有转化为太多的经济发展优势。

这是减轻贫困的主要战场: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高寒和缺氧,恶劣的自然环境…

自扶贫开始以来,果洛藏族自治州对人民的生活发展提出了新的视野,扶贫奇迹在积雪覆盖的高原上上演:全县6个贫困县的74个贫困村撤离了贫困人口,有47,100名贫困人口逐步摆脱贫困,到2019年底,贫困人口已完全“清除” …

奇迹背后,不仅有当地人民和干部的艰苦奋斗,而且有创新为背景的实践与探索。

“编织”摆脱贫困的新生活

“在蔚蓝的天空下,在巍峨的白雪皑皑的山脉旁边,长着牧羊犬的长笛,五谷丰盛,群山遍野的马,牛和羊。这是我的家…”

在马钦县拉家镇桑根村阿尼玛卿雪山脚下,回荡着藏族人民悠扬的歌声。

曾经,Zangen村听不到这样快乐的歌声。 全村现有农户309户1123人,其中有典型户口的贫困户有登记证的贫困户58户。

“过去,我的家人只有十多头母牛,我和妻子也没有技能。我的妻子和孩子只能在生病时拖着孩子,没有钱去看医生。” 村民派瓦回忆说。

2016年,Zangen村的家庭扶贫产业资金发布后,村民们将这笔资金投资到了一家国家手工业公司中的扶贫产业孵化器。 入股后,贫困家庭接受了技能培训,并在公司工作。

地毯,挂毯,羊毛皮包,背包…各种产品不仅具有民族特色,还可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它们已成为流行的“新时尚产品”。 它们不仅在西宁出售,而且该公司还收到了来自上海等地的订单。

“公司享受扶贫产业孵化器的优惠政策,现有产品20余种。2019年公司销售额突破80万元,贫困户职工月工资3000多元,分红在今年年底分发。” 村党支部书记但是,村委会主任说。

“贫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好日子很难再想了。” 派瓦(Paiwa)说,过去他是一个贫穷的家庭,他“负担不起病,买不起衣服”。 现在他不仅有薪水,而且还打车。 他的妻子还在公司的餐厅里工作,家人的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如今,该村已建立了经济合作社,主要从事乳制品生产和牧草种植。 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一百万元,村民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希望。

“提高”致富的新图景

“玛多草原上有藏族绵羊。它们有很强的穿越山脉和山脊的能力。他们不怕高温,质量很高。它们是造福一方的好绵羊。” 雷多指着羊圈里的藏族羊,发出叮当声。

雷多是马多县花下峡镇日协村种养合作社的董事长。 他告诉记者,过去,由于过度放牧,牧民不得不吞下生态恶化的苦果。 “说热。

在牧民困惑的时候,马多县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 贫穷带来的强风吹向积雪覆盖的高原。 自2014年以来,玛多县一直在不增加牧场压力和理论上的饲养能力的情况下,尝试促进藏绵羊的繁殖,以增加牧民的收入。

日协村是马多县第一个开始进行藏族绵羊繁殖的试点村。 “新品种的藏绵羊肉鲜嫩,异味小,味道好。它卖得很好。” 在回顾第一批藏绵羊放行宰杀的热销现场时,雷多国笑着说:“养藏绵羊的第一年,合作社的分红利润就达到了47万元。”

尝到了发展带来的好处的日协村,继续扩大其繁殖规模。 合作社的红利每年都在增加,而牧民的“口袋”越来越大。

“牛和羊改变了他们的繁殖方式,而牧民们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如今,玛多县已在30个乡村生态畜牧合作社中建立了藏族绵羊繁育基地。 生态畜牧业循环利用产业链正在形成。 扩大范围。

“种植”新的幸福产业

在达里县集迈镇龙才村,共有255户803人,其中有77户234户为登记贫困户。 牛和绵羊的繁殖以及冬虫夏草的挖掘是当地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2016年,该村所有贫困家庭都搬迁到该县居住。

搬出时必须保持稳定。 龙才村建设餐饮业以吸引村民就业。 同时,利用扶贫专项资金建设了4个温室蔬菜棚,在龙才村建设了扶贫蔬菜基地。 蔬菜棚年收入的40%分配给了贫困家庭。 ,并招募一些贫困家庭就业。

“在温室栽培的第一年,村民普遍报告说他们并不理想。” 集麦镇副市长肖正宝告诉记者,牧区人民很擅长养牛和放羊,但野外的一切工作都是“局外人”。 ”。

施肥,捡拾肥料,耕种土地……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带领贫困家庭学习种植技术,与此同时,该村将蔬菜大棚承包给了那些了解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来种植和经营,以吸引当地人就业。

在干部的帮助下,一开始甚至不知道如何使用铁锹的村民都变成了“好手”庄稼。 龙菜村种植的黄瓜,蒜苗,西红柿,大白菜和西葫芦等蔬菜从温室里出来,摆到餐桌上。

“种植蔬菜必须像抚养婴儿一样小心谨慎,党的减贫政策也关爱我们。” 在温室工作的图扎说。 他甚至都没有考虑过在牧区种菜,但是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吃。 您可以赚到家门口生产的新鲜蔬菜的工资。

肖正宝告诉记者,他很高兴看到自己的家乡越来越好。 许多大学生恢复工作,创业,甚至担任基层干部。 “明天在龙彩村肯定会越来越好。”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