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标题:各个地区电力短缺的内幕曝光:监测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第1部分)作者:姜天明,金融,商业和经济研究所
[New Tang Dynasty News from March 2, 2021, Beijing time]编者按:“监测”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在2020年初中共病毒爆发后,中共高度重视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和其他“新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础设施”),并将其直接纳入中共政府工作报告中。 “新基础设施”不仅帮助中共建立了监控网络,而且用电量正在迅速增加,人民在争夺电力。 2020年冬天,内蒙古的“大数据”城市乌兰察布率先表示电力短缺,随后是湖南和浙江省的“电力短缺”。内蒙古是中国的能源大省。 然而,中共将“电力短缺”解释为强劲的经济复苏,并宣布中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录得GDP积极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然而,中共GDP的30%以上来自“数字经济”。经济”与“新基础设施”紧密相关。 快速增长并不意味着经济复苏,而是监视的盛行。
从2020年底到2021年初,大陆在过去四年中迎来了第一次橙色预警冷潮。 中国对煤炭的用电需求急剧增长。 在严寒下,湖南,浙江和江西等中国一些地区发生了停电和电力限制。 ,内蒙古是中国的主要输电省和主要煤炭生产国。
根据中国大陆新浪网的报道,在湖南长沙,一些办公楼已经关闭了电梯,许多市民不得不爬上20到30个楼梯才能工作。 湖南省电力公司于2020年12月19日宣布进入电力供应的“战时状态”。 在浙江义乌,工厂被迫关闭了几天,直接导致一些订单被推迟。
这不是中国第一次出现“电力短缺”。 根据《财新网》的报道,在1990年代初期,即2002年至2004年以及2008年至2011年,中国还经历了大规模的“断电配给”。 2002年,全国12个省,自治区实施了“限电”。 当时,中国的发电装机容量(Power Generation Capacity)还不到3.6亿千瓦(360GW)。 当时,中国工厂不得不“开三站和四站”,在用电高峰期,他们不得不“停止在购物中心的电梯,半路打开路灯”。
在过去的18年中,中国大力建设了发电厂。 截至2020年底,中国的装机容量达到22亿千瓦(2.2TW),是2002年的六倍多。特别是,中国的煤电行业已经严重过剩。 然而,在中国共产党于2020年6月连续第三年发布解决产能过剩的政策不到一年之后,“停电”和“停电”的历史又重新上演了。
中国共产党于2020年12月17日发表正式解释:首先,恢复工业生产以增加电力需求; 第二,极端寒冷的天气增加了电力负荷; 第三,外部电源受到限制,并且设备出现故障。 特别是,中共自身和许多媒体将“工业生产的恢复”解释为在中国流行之后的“经济恢复”。
2020年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季度中国用电量的增长率分别为-6.5%,3.9%,5.8%和8.1%,与GDP增长率(GDP增长率)基本相同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季度的比率)分别为-6.8%,3.2%,4.9%,6.5%同步,如图1所示。 尽管用电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经济繁荣,但导致2020年底中国“电力短缺”真的是“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吗?

官员透露,“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引人注目
2020年8月21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为“ 12个省级电网负荷创下30倍的历史新高。它发出什么信号?” 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称,中国用电量的增加反映出疫情后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与“新基础设施”密切相关的“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道路,铁路,桥梁,机场,港口,电网和其他设施,而中共的“新基础设施建设”是指数字基础设施,例如5G基站,物联网和数据中心。 设施可以将信息和商业活动数字化,这是一种基于数字计算技术的经济系统,即“数字经济”。
中共高度重视“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已被纳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长期规划的建议》。 2035年的长期目标”。
在“ 12个省级电网负荷30倍创历史新高,发出了什么信号?”的报告中,它赞扬了湖南和浙江的用电量增长率。 正是这两个在夏季受到好评的省份在2020年冬季非常缺电。对于湖南省,中国共产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有)国务院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命名并称赞了智能制造企业的代表-两家大型电力用户——Lens Technology和Sunward Intelligent。 ,两家公司的日均用电量快速增长,分别同比增长53%和72%,极大地刺激了当地用电量的增长。
关于浙江杭州,中国官方媒体在一篇文章中说,“数字经济”的增长带动了更多的电力消耗。 在阿里巴巴(Alibaba)和海康威视(Hikvision)等公司的推动下,数字行业逆势发展。 2020年上半年,用电量为19.79亿千瓦,同比增长5.5%,比全社会用电量高13.6个百分点。 杭州目前有50多个数据中心在运营,许多超大型数据中心项目正在建设中。
这份官方报告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即“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产业已成为功耗增长的新驱动力。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 2020-2021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和预测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
2021年2月2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了《 2020-2021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并指出,到2020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为7.51万亿千瓦时-小时,同比增长3.1%”; 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2%; 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5%(第二产业制造业增长2.9%),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9%。 居民用电量增长6.9%。 由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推广和应用”,“中国第三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用电量同比增长23.9%”。年”(图2)。 这是整个社会用电量增长率的7.7倍。

中国分享“自然灾害”以掩盖“人为灾难”
在5G基站和数据中心等“数字经济”的功耗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将在2020年冬季再次出现“电力短缺”。如上所述,共产党在极端寒冷的天气中增加的电力负荷和有限的外部电源供应确实会给电源系统带来很大压力。
极端寒冷天气的增加将增加住宅用电需求。 尽管住宅用电量在整个社会用电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到2020年占整个社会用电量的14.5%),但住宅用电量却波动很大。 例如,白天在工作和生活中用电量更多,晚上休息后用电量更少。 在一年的四个季节中,冬季和夏季的供热和制冷需求也将增加电力需求。 从2020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中国居民用电量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5%,10.6%,5.0%和10.0%。 在峰值功耗时,它将对电源系统施加很大压力,甚至电源不足。 这就是中国冬季经常出现“电力短缺”的原因之一。 这是功耗的“增量”带。 这就是“电力短缺”。 与居民用电相比,占全国总用电量68%的工业用电相对稳定。
中国共产党所说的“外部有限电力供应”是指来自其他省份的有限电力输入,因为来自其他省份的电力输入主要是水力发电。 由于冬季是干旱季节,水力发电能力有限。 这仅表明,自然条件极大地影响了水电,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发电能力。 在极端天气中,当冷浪袭来时,只有火力(火力)才能提供稳定的能量。
不管冬季居民用电量的增加或清洁能源输出的不足,政府基本上将电力短缺归咎于“极端天气”,即“自然灾害”。 尽管“极端天气原因”可以部分解释“电力短缺”,但它就像“盲目方法”掩盖了“人为灾难”。 这也是CCP一直喜欢使用的方法。 “电力短缺”背后的“人为灾难”是什么? 让我们从2021年中国第一个出现电力短缺的城市乌兰察布开始。(待续)@#
(摘自大纪元/负责编辑:李虹)
这篇文章的网址:https://www.ntdtv.com/gb/2021/03/02/a103065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