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月内有37人辞职! 为何基金经理在年初开始进行大量变更?
中国基金报记者张艳蓓
开业仅两个月后,公共基金经理的更换就变得很频繁,营业额的高峰已经掀起。 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共有37位公共基金经理辞职,其中许多人对市场充满担忧。 根据业内人士的说法,年初的时机比较特殊,相关的年度评估和年终奖金可能是导致年初基金经理频繁变动的重要因素。
前两个月有37名基金经理辞职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自2021年以来共有37位基金经理辞职,这是历史最高水平。 去年同期,基金经理经常变动,有42名基金经理辞职,而2019年同期为35名,2018年同期为26名。
今年辞职的基金经理涉及18家基金公司。 其中,银华基金,博时基金,嘉实基金,华泰百瑞基金等公司拥有大量的两个人。 总体而言,大多数离任的基金经理是小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 从公告中披露的基金经理辞职原因来看,“个人原因”和“个人发展原因”是主要原因。 华南地区公共权益和人事部门的一位人士说,“个人原因”通常包括“为公众服务的企业”,“为私人利益服务的企业”,“业绩不佳和未能通过评估”以及公司治理问题。
两名基金经理仅在2月22日就离开了职位。 当天,长鑫基金发布公告,该基金经理长鑫因个人原因辞职,不再管理中国长鑫创新驱动股票基金。 当天,绿色基金发布了基金经理变更公告,称宋少峰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绿色创新成长部和其他三只股票基金经理的职务后,将不再管理公司的任何公开发行产品。
此前,一群基金经理宣布辞职。 1月16日,国投瑞银基金发布公告,梁凯因个人原因辞职,不再担任国投瑞银创新医疗Hybrid和SDIC UBS Healthcare Hybrid的基金经理,将不再转移到公司的其他职位。
实际上,在今年年初辞职的基金经理中有许多知名的股票掌舵人。 其中,博时基金研究总监王军辞职并加入宁银银行。 王军毕业后就加入了伯氏基金,已经十二年了。
除了股票基金经理经常变动外,一些固定收益基金经理也进行了调整。 自2月19日起,新华基金投资副董事于泽宇因个人原因辞职,辞去新华纯债,新华增债,新安安汇金等基金的基金经理,不再担任公司其他职务。 于泽宇在固定收益资产投资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所管理的多个债务型基金的长期业绩非常出色。
年度评估是变化的主要原因
根据业内人士的说法,由于年度评估和年终奖金等因素,通常是公开发行行业在春节前后离开的高峰期。 “由于基金的业绩是按自然年度来排名的,基金公司将在每年一月对基金经理进行年度评估。”
“我们的公司现在正在得分,其结果将一直确定到月底。我听说有些公司通常会在年度评估后才略有裁员。” 上述人士说,还有一些基金经理因业绩不佳而选择自动离职。 年终奖金也是基金经理考虑的一个方面。 在正常情况下,每家公司都会根据业绩和规模增长等因素确定评估基准,如果他们通过了这一项目,则可以获得年终奖金。
上海的一家中型公开募股人士表示,从准备变更到正式宣布变更,这家基金公司将需要一些时间来经历内部流程。 今年年初宣布的大多数人事调整是在去年年底年度评估结束后得到确认的。
上海一家中型公开发行的人事主管说,历史数据表明,在股市上涨的年份里,基金经理的流动性更高。 自今年年初以来,市场持续波动,公开招募人才“为私人利益奔跑”的意愿有所下降,基金管理人的辞职主要是由于行业的流动。 同时,公共资金也高度重视“人才短缺”问题,并通过内部培训和股权激励制度留住核心人才。
一家大型证券公司的基金评估中心主任说,基金公司已经开始专注于内部人才的培养。 公开发行通过业务部门,股权激励和其他手段留住了一些核心人才,甚至有一些人才从私募股权流向了公开发行。 但是,大多数公司的基金经理培训机制仍需改进。 基金评估中心主任说,具有培训机制和环境的大型基金公司应更加重视内部人才的培养,“老年人带新人”,以免落伍。 中小型公司需要找到专门针对特定产品的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继续优化激励机制,以留住优秀的基金经理来带头。
编辑:队长

大量信息,准确的解释,全部在新浪财经APP中
责任编辑:张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