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 Times February 27, 2021]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最新研究,在中国大陆的一些省份已经出现了一种低致死性的非洲猪瘟基因II型自然变异株,其传播能力强,早期诊断难度更大。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非洲猪瘟国家实验室于2月26日在《科学在中国:生命科学》在线版上发表了关于非洲猪瘟的研究。
为了应对去年6月至12月非洲猪瘟的流行,该研究所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和陕西进行了积极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测试和分析了3,522个病原体样本,并对零件进行了鉴定和测试。 138份疑似感染样本已送往各省市检查。
根据这项研究,与2018年首次鉴定出的分离株HLJ / 18相比,该分离株在2020年的基因组序列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包括核苷酸突变,缺失,插入或短片段取代。
研究发现,至少有两种低致死性的II型基因自然变异。 尽管其致病性低于典型的强毒株,但仍显示出明显的残留毒力并具有很强的水平传播能力。
研究人员说,这些变异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程度的隐蔽性,使早期诊断更加困难,应对策略应尽快制定和采用。
今年一月在大陆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非洲猪瘟。 1月21日晚,广东省梅州市发布了新一轮非洲猪瘟疫情通报。 一种新的非洲猪瘟病毒在大陆的大型猪肉生产商“新希望六合”出现,并感染了1000多头母猪和育肥猪。
据报道,这种新的病毒株可以在猪肉中保留数月,而且很可能会感染以猪肉为食的猪。 这可能会大大降低中国大陆的猪肉产量,并增加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传播猪肉的风险。
自2018年8月在非洲大陆爆发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尚未停止。
主编:徐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