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印花税暂时增加难以吸引南方资金“重返A” _香港股票

原标题:增加香港印花税暂时难以吸引南方资金“重返A”

CBN记者采访了中外机构的许多投资者,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南下资金不会因此而大幅下降。 插图/韩文婷

[ 2019年到2020年,港股印花税对香港特区税收收入的贡献约332亿港元。 ]

有关香港联交所股票印花税率上调的消息仍在市场上。 24日末,南方资金净流出近200亿港元。 甚至有人认为,交易成本的增加将导致资金从南方持续流向A股。 多个地区的机构投资者如何看待此事? 他们会否重新平衡A股和香港股票的分配?

对此,CBN记者采访了中外机构的一些投资者。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向南基金不会大幅回落,但之前香港股市的增长确实超出了基本面。 这次香港股票的大幅调整也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我们将借此机会分配具有成本效益且在A股中稀缺的优质香港股票公司。就A股而言,我们最近意识到了一些被高估的个人股票的收益。与此同时, ,我们将按照顺周期逻辑调整一些投资组合分配。能源和有色金属等顺周期行业增加了分配。” 育德投资合伙人兼首席投资官蔡建军告诉CBN记者。

印花税“砸”香港股票,机构或利用趋势来建立头寸

香港政府的预算赤字已创多年新高。 支出的增加和收入的减少导致2020年的赤字为2688亿港元。由于工资税或利得税的增加可能会影响经济竞争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已经决定将证券交易的印花税从目前的0.1%提高到0.13%。 该决定将在立法局投票(预计于5月)后做出。 市场上的一些机构认为,此政策的主要考虑因素是增加政府收入,而不是抑制投机活动的政策工具。

于2020年,港股总成交金额按年增长48.7%,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291亿港元。 2021年首两个月的营业额较2020年增加了一倍以上。从2019年至2020年,印花税对税收的贡献约为332亿港元。 自去年以来,香港股票的交易量激增,预计这一数字将急剧上升。 展望未来,即使交易量受印花税增加的影响,政府收入也有望大幅增加。 建银国际香港首席策略师赵文利对记者说。

自1993年以来,印花税减少了3次,这是该期间的首次减少,0.13%的减少也是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银行证券报告认为,香港股票是其中之一。世界上交易成本最高的主要市场。 对于普通投资者,交易费用包括:佣金(从0.03到0.25%不等),印花税(0.10%,加税后为0.13%),交易征费(0.0027%),交易费(0.005%)和清算费(0.01%)。 印花税是交易成本的主要部分,尤其是当经纪人降低佣金率时。

“这将由金融部门承担,最大的影响可能是高频交易。拟议的印花税上调预计将使现有的整体交易成本增加约8%。如果交易量受到影响, ,经纪商也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赵文立说。 但他同时表示,回顾1998年以来三度减免印花税的影响,即使当年宣布减免印花税,恒指仍趋于下跌,因为当时其他推动市场的因素超出印花税的变动。 任何回应都是短暂的,对交易量的直接影响也很小。 预计这种趋势现在会重演。 未来,包括流动性环境,经济和企业盈利能力在内的各种因素将变得更加重要。 因此,行业轮换仍然是近期的主流趋势。 机构建议,在关键时刻,增加低价值旧经济部门的持有量,并把握“重新通货膨胀贸易”的繁荣。

亿恒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杨建辉告诉《中国商业报》,2006年A股牛市期间也增加了印花税,这在短期内影响了人气,但除非是资本收益,否则不会扭转市场趋势。税。 香港股票之前已经被“分组”。 美团等与香港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公司的增长实际上是非常大的。 市场本身有很强的调整需求。 这次,这只是一个调整的机会,不会改变长期趋势。

安排香港股票时,机构的重点仍然是香港股票可提供哪些行业,而A股则不可以。 “低估值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关键取决于目标是否稀缺。 例如,在香港股票市场上,互联网,连锁餐厅,18A制药公司均无法获得A股股票,而内地一些最佳科技股也集中在香港,因此我们将重点关注这些布局”蔡建军说。

A股“集团股票”回调,机构调整继续

还有观点认为,港股交易成本的上升将导致部分资金向南流动,这将对A股市场产生相对积极的影响。 但是,相比之下,机构仍然更加关注职位的调整。 最近,新能源和白酒等A股“集团股票”继续大幅回落,投资组合的再平衡仍在继续。

在春节之前,对结构的报价非常严格。 节后白酒等机构的职位调整导致市场情绪波动。 抱团主要库存的调整对市场的影响特别明显。” 蔡建军说,放假后有整体职位。 下降是通过实现一些被高估的单个股票的收益而实现的,同时,一些投资组合的分配沿顺周期逻辑进行了调整,而在顺周期行业(如能源和有色金属)中的分配则有所增加。

摩根士丹利华新基金告诉记者,欧美近期经济数据持续改善,全球经济复苏有望增强,美国公布了1.9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全球大宗商品引起了共鸣,国内有色金属和能源化工产品带动商品的增长。 不断上升的通胀预期推高了长期利率。 同时,央行公开市场融资的边际金额收紧,基金发行也降温,投资者担心流动性。

在利率上升和资金紧缩的环境下,消费和技术行业的核心资产估值(在前期已大幅增长)处于压力之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的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搜狐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 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