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布文件,要求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大力促进风能和光伏发电的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工业公司的上市和融资。 国务院| 绿色低碳| 供应链_新浪科技_Sina.com


原始标题:国务院发布文件,要求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大力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发展,支持合格的绿色工业企业上市融资。

记者李彪记者陈旭

2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要求在整个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实施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使发展以有效利用资源为基础。 ,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有条件的绿色产业企业公开募集资金。 支持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绿色融资。 促进能源系统的绿色和低碳转型。 优先节约能源,完善总能耗和强度的双重控制体系。 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大力促进风能和光伏发电的发展,并根据当地情况发展水电,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中信证券杨静图纸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中信证券杨静图纸

试点绿色供应链

《意见》提出了两个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将得到极大优化,绿色产业比重将显着提高,绿色基础设施水平将继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将继续提高,生产和寿命方法的绿色改造已取得显著成效,能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已达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显着降低,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得到改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更加有效,生产体系,流通体系,绿色低碳圆发的消费体系选项已经初步成形。

到2035年,绿色发展的内生驱动力将大大增强,绿色产业规模达到新水平,重点产业和重点产品的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高峰后,碳排放量将稳步下降,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基本实现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为此,《意见》提出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健全生产体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健全分配制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合理消费制度,加速绿色发展。基础设施升级,市场绿色技术建设创新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等措施。

《意见》提出,应选择积极性高,社会影响大,领导作用强的企业约100家,开展绿色供应链试点,探索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 鼓励行业协会通过制定法规,咨询服务和行业自律来提高行业供应链的绿色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位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几年前,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选择了天津和上海等城市作为绿色供应链的试点城市。 经过多年的发展,他们参与了绿色供应链公司的创建。 数量显着增加,并且公司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热情大大提高。

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十四五”期间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 例如,在《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指南》的基础上,制定子行业标准,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尽可能覆盖重点行业,明确相关行业的关键环节和主要任务。建立绿色供应链。 企业提供有效的指导等。

严格控制新煤电装机容量

在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过程中,能源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意见》要求优先节约能源,完善总能耗和总能耗双重控制制度。 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大力促进风能和光伏发电的发展,并根据当地情况发展水电,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 加快大容量储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电网的集输能力。 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促进农村生物质能发展。 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转化和利用,继续增加大容量,高参数,低污染的燃煤发电机组在燃煤电厂的比重。 积极开展北方地区县域清洁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稳步推进生物质耦合供热。

《意见》强调要严格控制新增燃煤发电装机容量。 提高能量的传输和分配效率。 实施城乡配电网建设和智能升级计划,促进农村电网升级。 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 进行二氧化碳捕获,利用和储存的实验和演示。

此外,在完善绿色收费价格机制方面,《意见》指出,要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并按照涵盖污水运行的原则合理制定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处理设施和污泥的处理处置费用和合理的盈利能力,以及标准的动态调整应予以改善。 机制。

同时,按照产生者支付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费制度,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行分类定价,计量收费等差异化管理。 完善节能环保电价政策,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继续实行居民用电,燃气,水价体系。

此外,《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直接融资,加强对金融机构绿色财务绩效的评估。 统一绿色债券标准,建立绿色债券评级标准。 发展绿色保险,发挥保险费率调整机制的作用。 支持合格的绿色产业企业公开融资。 支持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绿色融资。 促进国际绿色金融标准的接轨,有序推进绿色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 促进气候投资和融资。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