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支敦士登是位于欧洲中部的袖珍内陆国家,面积相对较小,但由于使用建筑光伏,它是人均世界上最大的光伏装置。 在德国,随处可见光伏屋顶,光伏发电不需要等待储能设施的建设完成,现有的电网已经具有足够的容量。 在意大利,政府启动了能源效率减税政策项目,也就是说,将节能与光伏技术相结合可以获得政府减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何继江在欧洲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已渗透到许多国家的能源系统中,广泛用于建筑和生态。
使用权:
阿里云“暖云”主题活动3000万补贴助中小企业度过寒冬
作者:于立辉
目前,德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人均光伏发电量为1.2千瓦。 到2060年,中国需要多少光伏才能实现“碳中和”? 如何实现“人均光伏一千瓦”的目标?
目标并不遥远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势在必行。
为此,清华能源转型中心针对每个人启动了全球一千瓦光伏计划,到2035年左右,全球光伏总装机容量将达到约90亿千瓦,基本上达到世界人均一千瓦,完成了能源过渡。
日前,“清华大学·大同第二届国际能源转型国际论坛”在网上举行。 许多专家表示,欧洲国家的光伏发展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也将有助于我国尽快实现“人均光伏一千瓦”的目标。
清华能源转型中心一千瓦光伏研究小组的成员于其奇介绍,在意大利,许多小城镇的屋顶都安装了太阳能集热器,饭店中也安装了光伏板。 院子里的集热板可为整个建筑提供热水。 或加热房子。
在镇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光伏自行车棚,光伏儿童游乐场等。
在德国Stefanspochen小镇,Google Maps可以清楚地显示该镇的光伏分布。
另一位研究小组成员孙楚瑜介绍说,该镇的光伏建筑有三种形式:屋顶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BIPV)和地面光伏电站。 地面光伏电站可以分为两类。 一个位于两条道路上。 侧面的一种光伏电站是相对集中的农田光伏电站。
得益于补贴政策和光伏组件价格的快速下降,该镇的光伏数量和光伏装机功率从2000年到2012年几乎成倍增长。
“我国北部大多数地区的年发电小时均超过1000小时,这与斯蒂芬斯拳击镇的发电小时相当,并具有开发分布式光伏的条件。”
孙楚瑜认为,如果中国要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光伏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加速,“人均一千瓦”的目标并不遥远。
何继江估计,中国要实现“碳中和”,人均光伏发电能力约为5-10千瓦,这需要约8,580吉瓦的光伏资源。
从资源end赋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光伏发电比风能发电有更多选择,光伏装机容量的比重应高于欧洲。
分布式电站的存储空间很大
到2020年,我国新安装的光伏容量将达到4820万千瓦,是过去三年中的新高。
但是,我国只有很少的土地资源能够满足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的条件。
对此,中lai集团董事长林建伟认为,我国应着力发展利用城乡各种屋顶资源的分布式光伏电站。
据统计,目前,我国现有建筑面积可以安装光伏发电400吉瓦,新建成的建筑区域每年可以安装光伏发电40吉瓦。 可以看出,分布式光伏电站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他建议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建筑屋顶资源和三个农村棚子,例如车棚,蔬菜棚和育种棚,并采用“光存储和充电”产品和技术,通过建设美丽的农村地区来进一步深化业务和城市综合智能能源。 工业和商业分布式光伏的发展。
此外,它还可以与政府机构合作开发光伏信息系统,并启动应用程序,以通过透明的光伏信息数据帮助分布式光伏在本地被吸收和有效利用。
实际上,我国于2017年推出了相关政策,允许分布式能源项目通过配电网络直接向周围的消费者出售电力。 这种“隔墙售电”模式促使能源消费者成为“生产和投资消费者”。 ,该行业赋予他们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权利,并促进电网公司向基于平台的服务战略转型。
2019年,首批国家平价在线项目批准了26个以市场为导向的分布式交易园试点项目。
因此,林建伟认为,在“碳中和”的视野下,促进“隔墙销售”将不可避免地扩大分布式电站的装机容量,实现“人均一千瓦”的目标指日可待。
持续的技术进步是最大的动力
对于我国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龙脊品牌总经理王英阁坚信,持续的技术进步是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的最大动力,而快速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是一个巨大的动力。为实现高比例的光伏部署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最典型的电池效率提升为例,王英阁说,P型PERC单晶电池的当前转换效率在22.8%和23%之间。 随着技术的进步,转换效率将超过24%; N型单晶电池已经产业化,效率将从目前的23%〜24%提高到26%,双结叠层电池也有望进入批量生产。
王英阁预测,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到2035年和2050年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将分别下降37%和53%,组件价格将分别下降55%和70%。
随着政策瓶颈的突破,非技术成本也将迅速下降。
同时,储能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成本降低也将为高比例的光伏部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数据显示,到2035年和2050年,化学储能系统的投资成本将分别下降至少60%和75%,化学储能技术逐渐成为能耗调整的主要支撑手段。
同时,其他能源存储技术,例如抽水蓄能和氢气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王英阁表示,随着光存储聚合模式,光存储共享模式,虚拟电厂模式,分布式多能量互补和微电网等分布式光伏实用技术的成熟,BIPV将得到广泛应用。
在此前提下,将有300亿平方米的屋顶和建筑墙面光伏系统建筑空间,可直接安装30亿千瓦的光伏电力。 发展前景非常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