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路透社
拜登的印度太平洋政策强调应对中国挑战的广泛联盟。
拜登就任总统后,高级的“亚洲互联”进入了美国政府的安全和外交决策圈。 分析人士推测,这是否意味着拜登政府对中国和朝鲜的政策可能会改变?
2月初,拜登在五角大楼宣布,他将审查军事政策,以遏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并指出这将有助于“为解决与中国有关的问题指明正确的道路”。
拜登说,中国政策的制定需要所有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需要国会两党合作,以及巩固联盟和伙伴关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应对中国的挑战,并确保美国人民在未来的竞争中获胜。
媒体分析已经注意到,在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之间,关注亚洲似乎是少数几个共同的政策。
美国《国防新闻》报道还说,拜登表示,他将采取所谓的“整体政府”方针。 此举包括任命库尔·坎贝尔为白宫,以协调亚洲政策。
“转向亚洲”
坎贝尔成为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度太平洋事务”的负责人。 他和拜登政府新的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是奥巴马政府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领导下的国务院旧同事。
分析人士认为,坎贝尔的任命也可能是华盛顿向其亚洲盟友发出的信号:美国正在重返亚太地区。
图片来源路透社
2012年,中国官方媒体表示,坎贝尔是美国“转向亚洲”战略转变的主要设计师。
早在2012年,中国就将坎贝尔描述为美国“转向亚洲”战略转变的主要设计师。 坎贝尔当时是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 新华社报道了他当时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关键人物名单。
在实施美国战略中心对亚洲的重新平衡10年之后,该政策的主要发起人坎贝尔现在已成为白宫安全和外交政策制定的核心。
美国外交评论员蒂姆·索罗克(Tim Shorrock)最近在《国家》杂志上评论说,坎贝尔作为职业外交官和进行游说活动的职业与他对亚洲冷战的态度密不可分。 他的哲学是中国的反对者。
坎贝尔在这次成为印度太平洋事务负责人之前,曾多次敦促美国和盟国携手对华。
在2019年,他和沙利文(Sullivan)发表了一篇题为《无灾难的竞争》的文章,声称美国可以挑战中国并与中国共存。 但文章还强调,为了与中国有效竞争,美国的战略必须“从盟国开始”。
美日联盟
施罗克认为,坎贝尔是美国政府中最亲日的官员之一。 他还说,坎贝尔将支持日本及其右翼自由民主党视为美国在亚洲同盟的基石。
2009年,日本的民主党领导人,鸠山当选为总理。 鸠山由纪夫(Yukio Hatoyama)所谓的“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及其竞选承诺,将美国驻冲绳的军事基地迁移到美国被认为与美国“转向亚洲”战略背道而驰。
当时的亚洲事务助理国务卿坎贝尔访问日本进行磋商。 双方最终在冲绳美军基地问题上达成妥协。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下台。 不到一年,他当选总理后,他对美军基地在冲绳搬迁和处理不当,与美国关系的辞职原因。
朝鲜半岛
施罗克在《国家》杂志上撰文说,坎贝尔认为,韩国是美国和日本结盟的一个小伙伴,该联盟旨在遏制朝鲜并放弃其核武器并遏制中国。
拜登上任后任命的另一位亚洲专家是荣格·朴(Jung H.Pak),他曾担任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副国务卿。 进入国务院之前,朴正炫是中央情报局朝鲜问题专家,后来在布鲁金斯学会研究了朝鲜半岛问题。
根据布鲁金斯学会网站上发布的简历,朴钟-是东亚政策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并撰写了“成为金正恩:中情局前官员解释朝鲜的神秘青年独裁者”的文章。 权威专着。
图片来源环保局
朴钟h表示,特朗普和金正恩在2018年新加坡发表的联合声明缺乏扎实的基础,无法进行实质性的工作谈判。
任命具有韩国背景的朴正炫为国务院亚太事务负责人,被朝鲜外交界视为好消息。 但是,她公开批评韩国总统文在寅(Moon Jae-in)对朝鲜的和解政策是“单恋”。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朴正炫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后,表明拜登政府可能会进一步远离特朗普时代美国对朝鲜的政策。
朴正炫过去四年一直在批评特朗普的朝鲜政策。 她说,特朗普与金正恩之间的2018年新加坡联合声明缺乏坚实的基础,因此无法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质性工作谈判。 她还批评特朗普政府对韩国提出了过多要求,即增加了韩国在驻韩美军费用中所占的份额。
《国家杂志》援引首尔亚洲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高明轩的话说,很明显,华盛顿不会直接与朝鲜进行核无核化一对一合作以解决这一问题。 华盛顿“将加强美韩-日本同盟,并以此为对付北朝鲜和中国的轴心。”
今年1月,坎贝尔和布鲁金斯学会中国战略研究部主任拉什·多希(Rush Doshi)在《外交》上写了一篇文章,说特朗普政府对亚太政策造成了系统性损害,它正在应对中国的诸多挑战,盟友和伙伴非常重要,从中国获得某种服从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