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奋斗的红色百宝|中共第一部宪法的“起起伏伏”

百年奋斗的红色百宝|中共第一部宪法的“风风雨雨”

1922年7月,上海。

炎热潮湿的夏天使人们昏昏欲睡,但聚集在富德里625号的12名年轻人精力充沛。

他们当时代表中国共产党的195名成员,秘密参加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年轻人的热情彰显了自由与民主的新世界。

会议起草了11份文件,其中包括第一批“中国共产党的条款”。

在拥挤的石库门,参与者们在思考每一个字。 8天,3次全体会议; 起草,讨论,修订了《党章》第6章和第29条以及其他文件,并最终投票通过。

1927年底,宁波。

白色恐怖蔓延,黑色午夜很深。

由于工作,中共一名叫张仁雅的成员联系并保留了一批党内文件,包括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他是个瘦弱的银匠,曾领导上海金银业工人运动,他也写了自己的愿望,希望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工具”。

4月12日反革命政变后的一个晚上,万来死在宁波咸安村,张仁雅没有打招呼就打开了家门。

“儿子……”张觉谦神父很惊讶。 张仁雅径直向前,将一大袋文件交给父亲,并一再要求他保管好文件。

当他们在深夜见面时,父亲和儿子都没有想到这将是他们生命的最后一面。

如何完成儿子的托付? 张仁雅的侄子张世华回忆说,整个村子都知道张仁雅的革命。 祖父当时声称张仁雅死于“ 4月12日”。 “在长山岗上建了一个坟墓,放了一个空棺材,把这批东西放进去了。”

在墓碑上,张觉谦想题写“张景全”-这是张仁雅在加入党和改名前的名字。 为了安全起见,他删除了“ Jing”一词,并以“ Quanzhang Cemetery”的名义掩埋了儿子的秘密。

1932年底,瑞金。

在五年前匆匆告别父亲之后,张仁雅移居上海和芜湖,并继续在共产党的地下工作。

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张仁雅去了瑞金。

在苏维埃地区,他先后担任中央工人和农民检察院的成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出版局局长和印刷局局长。

经过多年的无私工作,张仁雅因劳累而生病。 1932年12月23日,张仁雅在从瑞金到长汀的检查途中死亡。 此时,他只有34岁。

1933年1月7日,《红色中国》报纸写了一篇题为“哀悼张仁亚同志的文章”,这是徒劳无功的,最勇敢,最果断的革命士兵在粉碎敌人的大规模进攻中丧生。

1951年,宁波去了上海。

关于第二个儿子的消息已经超过20年了。 找孩子成了张觉谦长老唯一关心的问题。

在报纸上张贴失踪人员的告示,通过组织关系找到失踪人员的通知…用尽一切手段,张觉谦只想亲自将空墓中的秘密还给儿子。

百寻是徒劳的。

儿子是共产党员,他的东西应该属于党! 张觉谦将空墓中的所有文件拿出,交给了上海当局。

这些文档的页面变脆变黄,这是历史留下的沉重印记。

保存完好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已成为记录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唯一文件。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章更加珍贵。

中国共产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馆藏保存部副主任王长禄说,张仁雅及其亲戚有“使命比生命重要”的责任。 “这种纯真使人们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2005年,上海前往瑞金。

在归还文件后,张仁雅的后代仍然不放弃寻找在革命中失踪的亲戚。

2005年,章氏家族偶然在互联网上的“红色中国”剪报中找到了张仁雅的名字。

“这对我们的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张仁雅的侄子张石感慨万千。 经过几十年的搜寻,他终于确定了江西瑞金的发展方向。

监护人归还了第一部党章,而党章终于恢复了监护权。 (记者徐壮)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