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标题:百年奋斗的红色百宝| “新青年”唤醒新青年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汇 标题:“新青年”唤醒新青年
新华社记者黄越
106年前,一本名为《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的书在上海成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11年革命失败后中国现状的变化,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拯救中国,首先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救赎的希望在于青年,青年的希望在于先进的思想。 “新青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中央档案馆包含这个罕见的创刊号。 这本杂志的版面为16页,封面设计介绍了先进的西方艺术和印刷技术,尤其引人注目。
杂志的上部是矩形图片:一群年轻人并排坐着听课。 图片标有法文标题“ LA JEUNESSE”,意思是“青年”。
出版物“尊重青年”中写道:“青年就像初春,像早晨的阳光,像百花齐放的花朵,像a中崭露头角,这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期。青年在社会中,就像人体中鲜活的细胞一样。
青春,有力,有力的呼吸出现在纸上。
一年后,《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李大钊发表文章《青春》,大声疾呼:以青春的自我,创造青春的家庭,青春的国度,青春的国度…
随着“新青年”的销量飙升,在促进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反对封建伦理,呼吁人性唤醒中发挥重要作用,动摇了封建正统的统治地位,并开辟了新的遏制思想。 防洪闸门对一代中国年轻人的影响更加不可估量。
当时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学习的毛泽东,后来向美国记者延安的斯诺讲了“新青年”的故事:“当我在师范学校读书时,我开始读这篇。我是的。我特别喜欢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取代了梁启超和康有为,成为我的榜样。”
武昌中华大学中学“信圣会”的尹代英等人写给“新青年”的信中写道:“我们的生活一直很混乱。自从看了《新青年》后,我逐渐醒了。地方看到了黎明。”
……
《新青年》杂志和随后的五四运动中的文章唤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 “新青年”所倡导的历史主张,例如自由,进步,民主和科学,已经使无数的爱国青年爆发出巨大的精力,并开始了艰苦的探索,走向了救国和复兴的道路。
五四运动后的第二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
一百多年来,成千上万的中国年轻人日夜工作,以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和年轻的中国。
恩格斯说,青年的性格是时代的性格。
一百多年前,人民很穷,国家很软弱,山河折断了。 数不清的优秀青年充满爱国主义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为建立独立,自由和强大的中国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甚至动了脑筋。
今天,一个世纪前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踏上了全面建设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道路。
如果年轻一代有理想和责任,那么国家就有前途,国家就有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机遇,他们必须在自己的时代条件下规划生活,创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