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无忧食品? _新浪财经_Sina.com


资料来源:该国是直通车

人民的食物

在老鼠的农历新年期间,中国猪肉,玉米,蔬菜等农产品经历了一波“价格上涨”。 牛年到了,农产品价格会继续上涨吗? 中国的“饭碗”和“餐桌”是否得到保证?

“饭碗”可以稳定吗?

受新的冠状肺炎流行和其他农业灾害的影响,全球“饭碗”正面临严峻挑战。 联合国警告说,世界可能面临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使约8300万人陷入饥饿。 国际食品价格也继续上涨。 2021年1月,全球食品价格已连续第八个月攀升,创下2014年7月以来的新高。

同时,中国享有丰收的谷物。 2020年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连续六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粮食生产已实现“连续17个收成”。

确保稳定的粮食生产和口粮安全一直是中国各项任务的重中之重。 我国的谷物定量供应已经“自给自足”很多年了,中国人民不再需要担心“粮食不足”的问题。

一年的计划是在春季,而在春节过后,这也意味着耕种正如火如荼。 早在春节之前,中国就安排了春季耕作的准备工作。 2月初,为响应从南到北开始的春季管和春季播种,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就春季田间管理和春季耕作准备工作召开了全国视频会议。 建议在2021年稳定粮食生产的良好形势,确保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应,并为春季耕作做准备。 在“第一战”中,农业和农村体系必须发布“军事命令”,以确保谷物产量继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并努力稳定和增加。

在牛年,中国的“粮仓”将继续填满,中国的“大米碗”将继续得到牢固的保护。

可以实现“猪肉自由”吗?

随着中国食品消费结构的升级,居民对蛋白质的需求持续增长,对肉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自2019年以来,非洲猪瘟导致中国猪肉生产能力大幅下降,猪肉价格持续上涨。 尽管由于产能的恢复,2020年价格下降,但随着假期临近2020年底并超过去年同期,猪肉价格再次上涨。

考虑到2018年底猪肉价格低于20元/公斤,人们能否在2021年吃到便宜的猪肉?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养猪业监测与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表示,自2020年以来,在市场和政策上,生猪生产的恢复持续加快。 到2020年底,生猪生产能力已基本恢复正常水平。 特别是近几个月来,生猪的屠宰量逐月急剧增加,这表明先前的生产能力恢复导致猪肉生产投放市场,生产开始实现。

为了确保“餐桌上的肉”的供应,中国继续增加中央储备肉的数量。 到2020年,总共将释放67万吨的储备肉。 2021年1月,已经释放了4批11万吨的批次。 这名官员说,储备肉稍后将继续投放市场。

2021年元旦后,中国的生猪价格呈现出明显的下跌趋势,猪肉价格也开始放松。 批发价已从1月份的高位每公斤47.64元(人民币,下同)降至2月8日的45.04元。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预测,今年1月至2月的生猪屠宰将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约25%,后期猪肉价格仍有下跌的空间。

此外,到2020年禽,牛,羊的生产形势将良好,将有一个“牛羊全圈”。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到2020年,禽肉和蛋的产量将增长4.8%,禽肉将增长5.5%,牛肉将增长0.8%,羊肉将增长1%,牛奶将增长7.5%。 市场供应得到保证,价格有望保持稳定。

蔬菜价格何时才能停止“飞涨”

春节前夕,一轮蔬菜价格上涨引发了社会关注。 根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数据,全国286个批发市场中19种蔬菜的平均价格从2020年11月底的3.62元/公斤提高到1月22日,连续10周上涨, 2021年1月29日,平均价格达到5.61元/公斤,各种蔬菜同比增长超过50%。 其中,葱的价格同比上涨了200%以上,花椰菜的价格同比上涨了100%以上。

专家指出,初期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节日季节因素和生产周期因素。 随着假期因素的消退,菜农在后期的种植积极性增加,蔬菜供应增加。 蔬菜价格上涨的空间将非常有限。 预计第二季度蔬菜价格将上涨。 意识到一个秋天。

根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调度,今年蔬菜播种面积和月平均市场量稳步增长,市场供应充足。 中国冬季和春季蔬菜种植面积为8500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00万亩。 大白菜,黄瓜,番茄,茄子和cow豆等大型蔬菜的种植面积增加了,田地生长良好。 下个月,蔬菜市场量将达到4800万吨,同比增长2.6%,而17个主产省将在下个月市场销售蔬菜4300万吨,增长3.1%。去年同期。

同时,中国也加大了从主要生产省份转移蔬菜的力度,以确保“菜篮子”的供应。

春节前一周,根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监测,蔬菜价格略有下降。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表示,将加强生产指导,重点确保大宗品种的供需,稳定蔬菜面积,加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监督和督促“菜篮子”发展。确保供应和价格稳定,并加强产销之间的联系,以确保生产区域的蔬菜不会积压和运送出去,并且可以供应和保存销售区域的蔬菜。

免责声明:Wemedia全面提供的内容来自Wemedia,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始作者并获得许可。 本文的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新浪的立场。 如果内容涉及投资建议,则仅供参考,不得用作投资依据。 投资是有风险的,因此在进入市场时要谨慎。

大量信息,准确的解释,全部在新浪财经APP中

主编:陈志杰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