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月份新增信贷规模创历史新高
●本报记者彭阳,赵柏之南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月9日发布的数据,1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3.58万亿元,同比多增2252亿元,创历史新高。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1.3万亿元,同比增长9.4%; 1月末,社会融资存量为289.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 专家说,一月份的财务数据反映了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的加强。 今年的货币监管将进一步加强。
对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长迅速
“ 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3.58万亿元,创1月份新纪录,较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增加2.32万亿元和2400亿元。”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斌表示,1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9448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增加5056亿元和1957亿元,表明居民需求大增。购房相对强劲。 规模有所增加。
招商金融集团首席研究员董锡苗表示,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有季节性因素,创下月度新高。 “每年一月份的新增人民币贷款都将增加。金融机构习惯于早发行,早赚钱。自2018年以来,每年一月的新增人民币贷款都达到了当时的新高。”
董锡苗认为,有两个因素导致了今年1月人民币新增贷款的新高。 首先,家庭部门中长期贷款的增加主要是由于1月份住房市场相对炎热以及个人住房贷款的快速增长。 汽车和智能手机的消费也快速增长,居民的短期消费贷款增加。 第二是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快速增长,这是推动一月份新信贷刷新新纪录的最重要因素。
M2同比增速略有放缓
西方证券Macro首席分析师张玉浩表示,1月份M2的同比增长率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至9.4%,这与央行近期的公开市场操作相符。 一月份的货币发行进一步反映了货币政策控制重返正常轨道的意图。 1月份M1的同比增长率为14.7%,主要是由于去年1月份的增长率为零,低基数效应相对较大。
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表示,从趋势的角度来看,M2的增长率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了一个波动的下行过程。逐渐放松,控制力度将不再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扩张将放缓。 1月份M2增速下降表明货币监管进一步正常化,并表明监管机构决心在2021年稳定宏观杠杆比率。
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M0同比下降3.9%。 温斌认为,这与春节(去年一月份的春节)不对中的影响有关; 另一方面,提倡现场农历新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现金的需求,中央银行也减少了现金注入。
张玉浩认为,社会融资存量的同比增长率将继续建立“弧顶”。 1月底,社会融资存量同比增速下降了0.3个百分点,反映出中央银行的货币管制逐步恢复中立。 去年的高增长率难以维持,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率与名义经济增长率的基本匹配将是今年的主题。 (A03版之后)

大量信息,准确解释,全部在新浪财经APP中
责任编辑:潘巧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