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将主办“中欧合作”中欧领导人峰会带来哪些新机遇? _流行性

原标题:习近平将主持中国-中东欧国家峰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带来哪些新机遇?

中国建设银行新闻北京2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9月9日宣布,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新闻之声》报道习近平主席将于2月9日在北京接待中国。中欧和东欧国家的领导人在首脑会议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峰会是由中国发起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或高层代表以及中东欧国家观察员代表将应邀出席。 峰会将通过视频举行。

关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有一个更生动的说法:“ 17 + 1”。 其中,“ 1”代表中国,“ 17”代表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希腊,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黑山,北马其顿,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包括17个中欧和东欧国家。

自2012年正式启动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不同规模,不同治理发展水平的国家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成功尝试。 ,以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伙伴关系网络。 还编织得更密。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中国与中欧和东欧17个国家的贸易年均增长率为8%,是我国外贸增速的三倍多,是我国外贸增速的两倍以上。国家与欧盟的贸易。 除了经贸合作,我国与中东欧国家在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也十分光明。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霍玉珍说:“我们已经发现了政府层面的人与人交流的数量。 政府支持的以下方面大约有20到30个。 各种规模的多重合作平台,例如舞蹈联盟,音乐联盟,图书馆联盟,出版联盟,以及智囊团,网络,大学联合会,旅游业联合会,卫生联合会……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某些领域合作中找到。”

在过去的八年中,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方面,它应该受益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良好合作的基础。 这是因为大多数中东欧国家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另一方面,这也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特点有关。 霍玉珍介绍:“第一个是遵循创新的原则。我们在每个合作过程中都没有先例可循。它们是基于18个国家的共同愿望。我们共同讨论,共同建设和分享,大家提出一些想法,好的建议,只要每个人都认为可以做到,我们就会做到;第二个是平衡,这17个国家截然不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体现平衡,每个人都受益,我们动员和平充分发挥各国的优势和特点;第三是务实,不仅要依靠喊口号,还必须具体,找到适合18国合作的方式,途径和途径,最后进行合作。安定下来,中国从来没有单方面追求双赢,每个人都可以从合作中受益。”

到2020年,尽管受到新的皇冠性肺炎的影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额仍将达到1034.5亿美元,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 与上年相比,增幅也达到了8.4%,高于同期我国的对外贸易。 中欧贸易的增长率和增长率。 同时,中欧快车也正逆势增长。 到2020年,总共将开通12400列火车,成为维持中欧之间贸易和运输的主要纽带。 这也显示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强大弹性和巨大潜力。

今天,世界尚未从流行的阴霾中摆脱出来,动荡和变化交织在一起,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中东欧国家峰会将讨论哪些主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中东欧研究室主任刘作奎分析说:“我认为这次峰会实际上是定调的峰会。这是非常重要的计划未来五年中欧和东欧合作会议,就像2015年中国-CEEC苏州峰会(第四次中国-CEEC领导人会议)一样,该峰会实际上规划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并促进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发展到2021年,我们还需要规划未来五年的具体路线图,我觉得在中国提出的“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欧盟的新机构提出之后,绿色新政策和新的多元化年度财政框架提供了各个领域的深入整合,以寻找合作点和互惠互利。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在特定的行业和领域,刘作奎认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绿色发展和数字经济方面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和潜力。 这不仅在中国的“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中得到了强调,而且在欧盟的预算安排中也得到了强调。 关键领域

在当前世界形势下,中欧经济合作首脑会议的召开,不仅对中欧合作具有积极影响,而且对世界的未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刘作奎说:“中欧和东欧合作对世界意味着什么?首先,面对这种流行病,只要双方共同努力,他们一定会克服困难。在这种流行病中,这是不可能的。为了寻求独立,我有麻烦;其次,任何合作都必须强调互利,双赢和互惠互利,合作不能使自己占主导地位,你有多伟大,你必须强调自己赢了,我赢了,每个人都将从中受益。第三,全球治理非常必要。在流行病之类的公共危机中,无法形成小圈子。每个人都必须携手应对危机,并建立一个拥有共同未来的社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的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搜狐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 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