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再添100亿份光伏原材料订单平面| 玻璃| 隆基股票_新浪科技_Sina.com


原标题:隆吉再购100亿份光伏原材料订单

新华社北京2月8日消息,龙极股份宣布,公司的13家子公司(甲方)已与Flat及其四家全资子公司(乙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在2021年原协议规定的每年购买量9592万平方米的基础上,甲方将向乙方另外购买2786万平方米的光伏玻璃,并同意甲方购买光伏产品。乙方根据2022年至2023年的46GW模块数量进行分析。 合同估计总金额约为104亿元。

根据公告,LONGi及其九个子公司还与供应商OCIM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多晶硅材料采购合同。 预计合同总价值约为63.6亿元,约占隆基2019年经审计的运营成本的27.19%。

根据数据,Longi成立于2000年,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棒和晶片制造商。 该公司于2012年4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LONGi,而且许多光伏公司都在密集签署各种类型的光伏玻璃和硅材料的长期采购订单,从而加剧了它们在上游原材料领域的竞争。 据统计,2021年1- 2月,国内光伏企业签定的长期硅材料订单总金额超过200亿元。

光伏玻璃方面,1月22日,福莱特与日升东方签订了34GW的光伏玻璃大订单,总金额达89亿元。 2月5日,金晶科技与龙脊集团签署了购买光伏玻璃的合作协议。 预计合同总价值约为16亿元。

在硅材料方面,2月2日,隆吉和中环先后发布公告,称已分别与江苏中能和保利协鑫签署了91,400吨和35万吨的硅材料长期订单。 隆基当时表示,通过锁定数量和无价,每月议价和批量购买来长期供应公司的多晶硅原料,从而长期提供多晶硅原料。 中环还表示,合同的签订有利于确保公司原料的长期稳定供应。

据了解,随着“抢购”原材料的爆发,国内硅材料生产商的库存已基本排空,2月份的产能已被客户锁定,一些公司的订单已排到3月的容量。

由于行业供需矛盾的不断发酵,光伏企业增加了上游原材料的购买量。 能源经济学专家董晓宇表示,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多起生产事故和下游需求增加,光伏上游硅材料以及玻璃和薄膜等辅助材料的供应趋紧,价格迅速上涨。

中国光伏工业协会发布了《光伏产业2020年回顾和2021年展望》,指出硅材料的价格到2020年将上涨50%以上,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将减产,导致严重的短期发展。供应短缺; 光伏玻璃的价格将上涨100%以上。 今年的整体生产能力紧密平衡,大尺寸和2mm玻璃结构短缺。

一方面,上游供应紧张,另一方面,下游需求继续上升。 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48.2GW,同比增长60%。 近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玉芝公开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对新光伏发电能力的需求将大大高于“十四五”期间的需求。 “十三五”期间。

面对供需矛盾,近几个月来,平板,洛阳玻璃,基冰集团,金晶科技等多家玻璃企业宣布了扩产计划,大部分新产能将在年内投入使用。 12月30日,Flatter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安徽Flatter总投资约43.5亿元人民币,在丰宁现代工业园建设5个日熔融能力为1200吨的光伏组件玻璃项目。

除工业公司外,光伏玻璃价格的上涨也激发了行业外巨头的兴趣。 1月8日,国内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福耀玻璃宣布计划发行不超过1.01亿股新股。 筹款用途包括扩大光伏玻璃市场。

此外,有关部门还积极“解除约束”扩大光伏玻璃产能。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0年12月16日发布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修订草案)》中提到,光伏压延玻璃项目不需要产能置换计划。

国盛证券最近发布研究报告称,随着随后光伏玻璃生产限制的解除,有望长期缓解光伏玻璃的供应。 然而,即便如此,业内预测,到2021年,光伏玻璃(特别是大尺寸玻璃)将存在8-10GW的产能缺口,仅能满足市场需求的50%-60%。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短期内无法完全弥补的原材料供应缺口,位于中下游的光伏企业只能通过事先安排并签约,才能避免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断的危机。长期供应协议。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