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有关缅甸军方逮捕昂山素季领导人和正式夺取政权的所有报道中,最奇怪的标题来自中国官方新闻社新华社的一篇英文文章。
北京称其为“内阁大重组”,并敦促各方“妥善处理分歧”和“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
载入中
一如既往,官方媒体随后表示强烈谴责,不是针对缅甸境内的任何人,而是针对美国声称将对缅甸军方实施制裁的说法。
乔·拜登(Joe Biden)谴责军队从平民领导的政府手中接管权力,并谴责将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拘留是“对该国向民主和法治过渡的直接攻击”。
但是,对中国而言,这场政变可能带来风险和机遇。 北京是如此谨慎,以至于它甚至都不称其为政变,这反映出它希望与曾经与中国关系不好的军方建立良好关系。
另一个问题是中国是否事先知道政变即将发生,它何时知道?
有人猜测北京可能事先知道周一会发动政变,因为中国国务委员王毅是政变发生前缅甸军事领导人正式联系的最后一位外国外交官,而且该坦克开在缅甸的街道上三个星期后。
政变破坏了中国的长期计划
无论如何,中国已经与昂山素季领导的民政建立了外交关系。 近年来,昂山素季一直是北京的常客。
两国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良好的。
西方国家由于对缅甸的罗兴亚穆斯林少数群体的态度而疏远了昂山素季,因此昂山素季向中国寻求经济和外交支持。

此后,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新加坡的缅甸第二大外国投资国。
尽管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继续暂停一项耗资36亿澳元的大型水坝项目,该项目在过去10年中一直引起争议,但她的政府仍在为中国对习近平“一带一路”的其他大型项目的投资而战。 “一路”基础设施倡议。
现在,尽管缅甸军方从未脱离权力,但缅甸政府的“重组”(北京称之为)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
一个潜在的问题是,中国在边界缅甸一侧支持前亲共产主义民兵,因此中国与缅甸军方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紧张。
专家说,随着缅甸军方重新控制局势,事情只会变得更加复杂。 自缅甸独立以来,这支军队一直与这些民兵作战。
还考虑最近选举的结果。 这次选举充分显示了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的民众支持。
这次政变将再次使中国处于不受欢迎的地位,即必须保护缅甸政权免受西方外交压力的影响,同时还要争取缅甸在敏感且往往不受欢迎的基础设施项目上的支持。
刚刚写了一本关于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新书的塞巴斯蒂安·斯特兰吉奥说:“我认为中国对这种情况不满意。”
“这破坏了他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一些长期计划和关系。”
权宜的关系
石油管道,经济走廊和水电使缅甸成为中国长期战略计划中最重要的棋子之一。

该国在印度洋的地理位置将帮助中国绕过美国未来可能对马六甲海峡进行的石油和其他资源的军事运输封锁。
在孟加拉湾建造一个新的深水港具有额外的好处,即可以帮助中国挫败印度不断增长的海军存在,特别是如果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最终将海军舰船转入所谓的“商业”港口。
缅甸军方对中国根深蒂固的机构不信任感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但仍可能会留在北京的外交政策官员的心中。
专家说,这可能会影响缅甸军政府是否会审查甚至中止正在进行的各种中国项目。
但是西方对缅甸军方行动的谴责可能会确保北京与内比都之间这种不方便的权宜关系继续发展。

斯特兰吉奥说:“中国的优势之一是外交灵活性。”
“西方国家被迫在外交上谴责这一政变,但中国不必这样做。这是非常务实的。”
相关英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