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缅甸政局发生变化,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
资料来源:《环球时报》
本报记者李四坤
自缅甸军方于2月1日宣布接管国家政权并实施为期一年的紧急状态以来,缅甸的政治局势的未来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这将给缅甸的许多外国公司带来严峻的挑战。
据《日经新闻》 3日报道,缅甸的日本工厂已经一个接一个地停工,何时恢复生产还不得而知。 3日,一家由中国资助的大型基础设施建筑公司缅甸分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该公司正在关注缅甸的局势,但目前没有任何消息可发布。 另一家中国大型通讯公司缅甸分公司的工作人员说,目前的状况预计将在短期内影响该公司的业务。 他们正在评估“相对较大的风险方面”。
一位熟悉缅甸法律政策和外国投资问题的驻缅甸高级律师于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对中国公司而言,首先是政治风险。 缅甸当前的政治动荡可被定义为法律上的“不可抗力”。 “因素可能导致政府违约,这种违约很可能发生在一些重大的战略交通和能源项目中。这位律师说,缅甸一些政府部长的任命仍然存在很大的变数。部长上台后,政策实施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性,这也将影响中国在缅甸资助的项目。
如果发生上述风险,公司应如何应对? 律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和缅甸已经签署了《中缅投资保护协定》。 如果地方政府以公共利益为由非法征收我国投资的项目或中资企业的财产,将涉及这一事件。 企业可以根据《中缅投资保护协议》发起保护。 具体而言,涉案公司可以选择与缅甸政府进行谈判,也可以在缅甸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将相关争议提交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进行解决。 该协议还特别提到,如果相关企业的投资因战争,骚乱或国家紧急状态等因素蒙受损失,各方可以要求缅甸政府恢复局势或赔偿。
律师为缅甸的中国公司提出了四个建议:第一,无论情况如何变化,法律上的连续性仍然存在,中国公司必须遵守缅甸现行法律法规。 其次,要特别注意合同风险的管理和控制,特别是在履行合同中要防止违约责任。 第三,在缅甸,中国公司和人员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同时,必须避免参与当地政治活动。 第四,如果发生投资纠纷,建议优先进行友好磋商。 如果无法协商,则应选择诉讼或仲裁,而应首选国际商事仲裁。

大量信息,准确的解释,全部在新浪财经APP中
主编: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