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人民币汇率创两年多新高人民币升值-财经新闻


原标题:美国媒体: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人民币汇率创两年多新高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客户

在过去的六个月中,人民币对美元和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大幅上涨。 截至1月20日,1美元兑换6.47元人民币,而去年5月底,1美元兑换7.16元人民币。 自去年5月底以来,人民币汇率累计上涨了9.34%,反弹了7,000多点,人民币汇率达到近两年半来的最高水平。

△人民币汇率接近两年多来的最高水平(图片来源:《纽约时报》)△人民币汇率接近两年多来的最高水平(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当地时间1月12日,《纽约时报》写了一篇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人民币升值是实力的证明。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人民币为什么升值

《纽约时报》指出,人民币升值主要是由于当全球经济遭受重创时,中国经济已成为罕见的亮点。

面对这种流行病,中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成功遏制新的冠状病毒的传播。 工厂已经重新开放,由于流行病,许多国家的人们仍然被困在家中。

此外,由于美元贬值,许多投资者开始热衷于将钱投资于中国市场或与人民币挂钩的项目。 这导致大量资金涌入中国,并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升值。

△在这种流行病的笼罩下,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上罕见的亮点(来源:盖蒂图片社)

 中国出口激增,贸易顺差创纪录

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会使中国制造的商品对全球消费者而言更加昂贵,从而导致出口下降。 但就目前而言,即使人民币升值,中国的出口仍在继续激增。

美国媒体指出,2020年中国的出口将非常强劲。 杰富瑞投资银行(Jefferies Investment Bank)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9月,中国在世界出口中所占份额升至创纪录的14.3%。

1月1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海关总署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奎文介绍说,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商品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比2019年增长1.9%。其中出口17.93万亿元,增长4%; 进口14.23万亿元,下降0.7%。 贸易顺差3.7万亿元,增长27.4%。

△尽管人民币升值,但中国的出口继续飙升(来源:Getty Images)

《纽约时报》认为,尽管美国政府对包括进口商品在内的价值超过36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关税在内的中国商品受到限制,但没有迹象表明全球供应链正在重返美国。 相反,中国的制造业地位日益巩固。

美国彼得森学院高级研究员玛丽·E·洛夫里(Loveri)说:一方面,中国经济正在迅速复苏,另一方面,美国人在流行期间购买了大量中国制造的商品。 这两方面的合力超出了美国政府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压制。

彭博社的经济学家指出,经过四年的中美贸易战,中国的出口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变得强大了,这表明中国的经济非常有弹性。

  美国进口激增,中国商品需求强劲

对美国而言,新的王冠流行病持续恶化,导致进口量激增。

美国公司,尤其是服务行业的公司,被这一流行病瘫痪了。 结果,美国人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线购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今年,为预防流行而回家的美国人将花费本来可以花在度假,电影和饭店等家庭用品上的钱,例如家庭办公室的照明设备,地下体育馆的健身设备和儿童玩具。 这些产品的全球最大制造商。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洛杉矶港是美国最大的集装箱货物装卸港。 在这里,来自中国的货柜像乐高积木一样堆积了六层楼高。 来运送货物的卡车占用了停车场。 驾驶员需要等待几个小时才能提货。 货物将运至整个北美大陆。

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吉恩·塞罗卡(Gene Seroka)表示,圣诞节和新年购物季节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数量从未有过。 2020年12月1日,多达19艘船卸下,另有12艘船在港口等候。 在过去,通常情况下,每天只有10至12艘船到达港口。

Ceroca说:“我们正经历一个不可思议的时期,这一订单数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在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港堆积的集装箱。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今年,美国消费者对在中国生产的自行车的需求已大大增加。 由于这种流行病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因此美国人购买了自行车作为锻炼工具和公共交通工具的替代品。

美国自行车制造商肯特国际有限公司(Kent International Co.,Ltd.)首席执行官Arnold Kamler说,目前对自行车的需求很大,但运输缓慢。 卡姆勒说:“我们找不到足够的卡车来在港口运送货物。” “无法按需求发货真是太疯狂了。”

美国玩具公司Basic Fun的首席执行官杰伊·福尔曼(Jay Forman)表示,他曾考虑将部分业务迁至越南或印度,但“留在中国最终成为最佳决定。”

福尔曼说:“中国仍然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生产和供应链。事实证明,中国对这一流行病的反应比其他国家更快,更有效。” “即使是一个世纪,中国也已经挑战极限并成功克服了困难。我们遇到的最困难的考验。”

大量信息,准确的解释,全部在新浪财经APP中

责任编辑:刘宣义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