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翻倍时如何分配

十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翻倍时如何分配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最近一年的经济数据。 统计显示,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1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基本与经济增长保持一致。 与2010年的数据(10046元)相比,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仅达到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的“十年内翻一番”的目标,而且还实现了很多超额增长。 面对已受到这一流行病严重影响的经济形势,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面对这一消息,舆论界出现了两种声音。 一种声音认为,这个数字远低于他们的直觉,而且似乎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足以完全反映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另一个声音具有荒谬的意义。 自己或亲戚朋友的收入被“拖累了”,还没有达到统计显示的水平。

该州发布的数据计算了所有公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中国有14亿人口。 根据正态分布计算,必须有许多个人偏离平均值。 但是,要衡量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只看平均值。 尽管我们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增长感到高兴,但我们还必须注意这种增长是否平衡。

我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不平衡与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其中,发展平衡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 对于相同的统计数据,许多人认为它显然较低,许多人认为它明显较高。 这种“互相交谈”的舆论现象是收入不平衡风险的生动体现。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观察到类似现象。 2020年,“ 6亿人月收入1000元”的数据引发了很多讨论。 其中,许多生活在一线和二线城市的网民发现很难接受这个数字,并且许多人已经通过自己的经验或家乡的经验证实了这一数字。 在主观感受方面,每个人都会受到地区,行业,教育和阶级的限制,形成仅属于他们的“哑剧环境”和“信息茧屋”。

关于这一现象,社会各界也应从两个方面着眼。 一方面,必须尽可能打破不同群体之间的“认知隔离”,使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全貌有一个客观,真实的认识。 另一方面,有关各方也必须认识到:这种“认知孤立”的背后是不同群体之间经济发展成果的不均衡分配。 必须从根本上“平衡”经济增长,以便所有公民都能以更加平衡的方式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并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收获。

当前,收入失衡主要体现在区域,城乡收入发展的失衡。 此外,对经济增长有重大贡献的新兴产业与逐渐削弱发展势头的传统产业之间的行业差距,稳定灵活的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也是我们必须直接面对的社会冲突。 在使国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的报告卡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分担蛋糕”,使每个人都可以从经济增长中受益,这是我国在复苏道路上必须考虑的问题。 问题。

林书新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