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忙于清除的存款产品有哪些? -电子商务-付款/金融科技

自去年12月18日以来,支付宝,京东,百度,腾讯和陆金所等公司已陆续删除了互联网存款产品。 由于当时监管机构尚未宣布相关的商业禁令,因此互联网公司的集体行动引发了市场的一些猜测。 1月15日,第二只靴子掉落了。

访问:

阿里云“爆炸性特价”主题活动-云服务器低至0.55折96元/年

天猫2021年元旦超级红包:每天3次高达2021元

中国银行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央银行正式发布了有关互联网存款产品管理的规定,即《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只能通过自营渠道邀请存款,禁止邀请客户通过互联网公司流量池开设账户。

《 LatePost》获悉,目前支付宝和杜小满的互联网存款产品仅对老用户可见。 原始产品不受影响,老用户可以继续购买新产品。 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与“现有股票业务到期时自然结算”的监管要求相抵触。

“ Internet存款产品”是指自2018年以来流行的Internet“存储”模型。背景是中小型商业银行试图使用Internet突破对存款获取的地理限制。 这和直接向银行存钱之间的最大区别是,互联网存款产品的利率水平可与商业银行的长期定期存款相媲美,但可以随时按需赎回。

根据开元证券研究所的数据,互联网存款产品的90%来自城市商业银行和私人银行,存款期限为3-5年,平均利率比定期存款高约1%。到期。 业内首款产品是JD Finance(现为JD Digital)和富民银行于2018年联合开发的“富民宝”。

一位互助金行家告诉记者,互联网公司相当于存款中介人,他们为商业银行寻找客户,并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 对于购买了相关Internet存款产品的用户,钱仍然存入银行帐户,并且利息也由银行支付。

这似乎是一个双赢的生意。 对于用户,您可以通过Internet平台上显示的存款产品信息选择最具成本效益的银行进行存款; 对于银行而言,无论地理位置如何,您都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吸收所有Internet用户的存款。 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和私人银行2019年存款规模甚至翻了一番; 在平台上,在收取银行佣金的同时,可以丰富产品线以吸引高粘性用户。

但是对于银行而言,它收到的每笔高息储蓄实际上就是其高息债务。 存款人的各种优势(例如高开放性,高利率以及在银行端进行存款和取款)会导致更高的借贷成本(实质上是银行从客户那里借钱),并且客户粘性低,从而导致平台存款稳定性远低于离线一次性存款和一次性提取,这反过来又高估了银行业的各种评估指标并形成了监管漏洞。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奇在去年11月的讲话中表示,一些中小型银行仅在去年4月才开放互联网平台存款业务,吸收了20多家短短几个月内,他们的存款就达到了10亿元,占到他们总存款的比重。 比例迅速攀升至25%。 “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总存款甚至占其存款的70%。”

孙天琪说,头平台上展示的11家银行涉及50多家有存款的银行,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型银行,单账户存款大多在50万元以下(含)。 近年来,中小私人银行和城市/农村商业银行的稳定运作一直是中央银行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工作重点。

访问:

最高可立即获得阿里云通用券1888元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