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发布了世界上唯一的野外白色大熊猫的图片。自从红外摄像机于2019年5月首次在野外记录白熊猫以来,到2020年底,部署在四川卧龙野外的红外摄像机在2020年2月两次捕获了白熊猫的活动。非常珍贵。
访问:
阿里云“爆炸性特价”主题活动-云服务器低至0.55折96元/年
天猫2021年元旦超级红包:每天3次高达2021元
这是一只白熊猫,于2020年2月19日用红外相机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新华社出版(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图片中的白熊猫要么在雪地里行走,要么在“沉思与思考”。 它坐在靠近安装红外摄像机的那棵大树旁,背对着红外摄像机,沉思了超过3分钟。 三天后,这只白色的大熊猫穿过茂密的森林和小河沟,出现在1公里外的山脊上的另一个红外热像仪中。 然后花了大约十分钟到达山脚。 脚下的红外热像仪记录了它的后退。
根据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项目负责人谭应春的说法,从红外相机拍摄的图像来看,从2019年5月到2020年2月,这只大熊猫长得很大,而且身体强壮。 与小时候的全身白相比,四肢的头发长大后仍然呈现淡淡的金色。 在2020年的两项记录中,这只大熊猫独自行动。 据估计,它现在大约3岁了,已经离开了它的母亲,并且“依靠自己”。
这是一只白熊猫,于2020年2月19日用红外相机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新华社出版(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员李胜说,视频中的白熊猫步伐平稳,身体强壮,大衣亮丽。 可以看出,它是一只健康的大熊猫。 尽管“白化病”现象很少见,但在各种脊椎动物中均很普遍。 “白化病”通常是由动物体内的个别基因突变引起的,这些基因突变阻碍了动物体内色素的合成,并在外观上呈现白色,金白色或浅金色。 单纯的“白化病”突变不一定会影响单个动物的生存。 这只白色大熊猫可以长到3岁左右,这说明它已经基本适应了生活环境,并且生活状况良好。
李胜说:“由于该地区没有再被拍照,它可能已经从其出生地迁移到周围的栖息地。 从野生大熊猫雌性的传播习惯来看,很可能只有雌性。 个人成年后将离开母亲的住所,寻找新的栖息地。 为了进一步了解该个体的状况以及白化突变基因在当地野生熊猫种群中的分布,今后需要扩大监测范围,并使用DNA检测等技术来寻找更多证据。”
除了大衣颜色的变化外,白熊猫的白化变种是否会对其生理和健康产生其他附带影响,目前尚无定论。 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增进人类对大熊猫这一古老物种的了解,并科学评估白化病突变基因对大熊猫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这对大熊猫野生种群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