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信贷结构的优化“传递的少一多”是什么信号? 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以居民住房抵押贷款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连续多个月出现同比下降,表明前期出台的房地产金融调控措施正在采取影响。
□同期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大幅度增长,显示了制造业投资的政策支持。
最近的2020年财务统计吸引了广泛的市场关注。 其中,较为明显的积极变化是信贷结构得到优化,减少房地产相关融资,支持实体经济资金流动的结构特征进一步显现。
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居民住房贷款增加5635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增加1899亿元和824亿元。 其中,中长期贷款分别增加4392亿元。 去年同期,分别减少657亿元和432亿元。 企业部门贷款增加5,953亿元,比上月减少1,859亿元,但比去年同期增加1,709亿元。 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5500亿元,同比多增1522亿元。 “少一多”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认为,到2020年12月,主要由住宅抵押贷款构成的住宅中长期贷款在许多月份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这表明前期出台的房地产金融监管措施正在生效。 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保持了较大的增长势头,显示了制造业投资的政策支撑。
“到2020年,全年新增贷款总额将达到19.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8万亿元。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增加到2.9万亿元。元。这表明到2020年有所增加。全部贷款投资于实体经济,中长期贷款比重增加,贷款投资方向和期限结构明显改善。” 王青说。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斌也表示,居民新增贷款的减少表明,紧缩房地产融资的相关政策正在逐步生效。 公司贷款同比增长表明,金融部门继续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中长期贷款比上年同期增加表明,制造业,中小企业的中长期贷款持续增加,贷款结构得到优化。 。 。
“去年12月,住宅抵押贷款的中长期增长有所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整个房地产监管环境的收紧有关。去年年底,有两条红线引入,这对抵押贷款的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果,市场对房地产市场的期望也降低了。”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的持续强劲格局表明,企业对经济复苏的前景持乐观态度,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疫情持续内需政策强劲,内需稳定复苏,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提高,疫苗的逐步推广以及全球主要经济体前所未有的支持政策提高了企业对前景的期望全球经济复苏。
周茂华说,这一“少一多”发出两个信号。 一是将房地产监管规范化,引导房地产企业优化债务结构。 二是引导金融资源,加大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
王清认为,2021年,“保有压力”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发挥作用。 “保证”的重点是技术创新,小型和微型企业以及绿色发展。 监管机构可能会引入新的政策工具来指导财务资源。 在这些领域进行投资时,“压力”主要是指房地产融资和地方政府平台融资。
“ 2021年的货币政策必须’稳定’,并维持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日表示,在总量上,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使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增速基本与名义经济增长率。 在结构上,我们将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精确滴灌作用,加大对技术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任务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