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演绎丁善德和马勒”音乐会彩排照。图片由上海交响乐团提供
中国新闻社,1月15日,标题:致敬丁善德和马勒指挥家于龙的《生死对话》
作者王吉
2021年是马勒(Mahler)逝世110周年,也是丁善德(Ding Shande)诞辰110周年。 当全球许多主要音乐城镇由于新的冠状肺炎流行而被迫“关闭”时,著名的指挥家于龙被《纽约时报》称为“中国音乐界最有影响力的人”。 15日晚,他在上海交响乐团挥舞了指挥棒。该剧团的音乐厅演奏了这两位大师的音乐作品。
“目前,大概只有中国还在这样做(纪念活动)。” 于龙对Chinanews.com的一位记者说:“古斯塔夫·马勒(Gustave Mahler)于1911年去世。今年,我的祖父丁善德出生。这对生死攸关,尤其是在流行病期间的对话具有特殊意义。”
龙宇去德国求学时,对指挥马勒也是一个“情有独钟”。 这场音乐会选择了马勒的晚期艺术歌曲-声乐组曲《吕克特之歌》,既有生活的无奈之叹,又有对爱的赞美。 于龙说:“半夜醒来,想一想生活的前景,一切都是感伤的。”

“玉龙演绎丁善德和马勒”音乐会彩排照。图片由上海交响乐团提供
如果说马勒的作品更让人叹为观止; 丁善德的作品更是向往生命。
丁善德被誉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开创者”,在现代中国音乐史上创造了许多“第一”。 对于于龙来说,丁善德是把他抚养长大的祖父,也是把他带进音乐厅的“领袖”。 爷爷在上海的音乐表演也使他想起了过去。 “祖父给我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对人友善,追求专业精神和极致的业务,以及支持年轻人。”
当晚演唱会的声乐组合《滇西诗词》是1980年代创作的。 丁善德生动活泼地三维再现了滇西的风格。 这首作品是根据一首描绘中国美丽风景的诗作,采用民族色彩并融合了现代西方创作技巧。 这不仅是对丁善德熟练的西方技巧和中国化的音乐词汇的完美回答,而且是他对祖国的充分表达。 爱是生动体现的。

“玉龙演绎丁善德和马勒”音乐会彩排照。图片由上海交响乐团提供
当时,遇龙在他祖父的身边,看着他写《滇西诗》,现在更加情绪化了。 “优秀的作品与民族音乐密不可分。民族音乐的创作应发展到一个专业领域,而不仅仅是“使用它”,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民族文化的背景和精神提升到世界舞台。 。”
在于龙看来,当晚的音乐会不仅是生与死之间的对话,也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 让听众在这里体验不同的音乐和文化氛围非常有趣。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音乐使命。”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