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标题:消费金融公司的监管升级将如何影响行业?
中新经纬客户,1月14日(宋亚芬)消费金融公司将采用监管评级政策,不符合标准的公司可能面临退出的风险。
1月13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监督管理等级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规定,成立超过一个完整财政年度的消费金融公司将受到监管评级。 监管等级为5级的消费金融公司可能会面临诸如合并,收购,重组和引入战略投资者之类的救助计划。 甚至退出市场。
监管机构为何制定针对消费金融公司的评级政策? 分类管理将对消费金融业产生什么影响?
据了解,消费金融公司监管的提升与其发展壮大有着重要的关系。 目前,中国已批准3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其中27家已开业。 许多银行和公司正在排队进入消费金融行业。
数量增加后,产业监督升级势在必行。 谈到评级政策,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告诉中新经纬客户:“原因是消费金融公司逐渐加快了审批速度。过去两年的发展速度,以及它们在整个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或作用,都在逐步改善,颁布分级政策主要是为了防范和监督风险。
苏宁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薛红岩还指出,消费金融公司正在取代在线小额贷款公司,作为消费金融行业中工业资本配置的平台。 按照统一的规则对消费金融公司进行评级将有助于促进行业监管的标准化和透明度,提高不同地区监管规则的可比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基于地区的监管套利。
招商金融集团首席研究员董锡苗表示,总体而言,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稳健,稳健,发展态势良好。 但是,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在运营合规性和发展稳定性方面面临挑战。 随着消费金融公司数量的增加,发展方向,业务模式和客户定位也将有所差异,并应实施差异化监管。
此外,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也隐藏了风险。 消费金融公司无法吸收存款,主要通过自有资金,银行同业拆借,债券发行和资产支持证券等渠道获得资金。 陈文指出,如果消费金融业存在问题,商业银行将面临大量风险。 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需要强有力的监督。
“与此同时,消费金融公司部分地源自传统的银行系统,相对于风险控制的概念而言,这是相当可以接受的。但是,仍然有许多互联网公司已经改变了其最初的共同金融机构以消费货币。如果允许他们像以前的互联网金融那样大胆地发展,将会出现它可能重复的错误,因此需要更严格的监督和风险预防。” 陈文补充。
从评级指标的角度来看,评级体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办法》表明,消费金融公司的监管评级要素包括五个方面: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资本管理,风险管理,专业服务质量和信息技术管理。 评级要素包括两种类型的评级指标:定量和定性。 每个评级要素的标准权重分布是: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28%),资本管理(12%),风险管理(35%),专业服务质量(15%)和信息技术管理(10%) 。
薛鸿雁的分析指出,在广泛管理的时代,公司治理问题一直是行业的弱点。 评级系统赋予该指标最高28%的权重,可以很好地促进行业的持续发展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预期引入监管评级将削弱该行业的以利润为导向的经营方向,并消除仅以规模和仅以利润为导向的问题。
董锡苗认为,改善中小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是近年来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这两个权重合计占63%,突出了对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的重视,符合消费者金融公司的实际情况,并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监管除了使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更加规范外,还可能给消费金融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陈文说:“根据评级结果,预计未来消费金融行业的一些业务创新可能会应用。 风险控制能力越强,治理越好,可以允许公司开展一些相应的创新业务。”

大量信息,准确的解释,全部在新浪财经APP中
责任编辑:潘巧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