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批量和高频反向回购,央行维持稳定和流动性的新方法中央财经新闻


原标题:小批量和高频反向回购,央行采取了一种新的方法来维持流动性。 资料来源:《上海证券报》

大规模的小额投资和有节奏的高频操作已成为最近公开市场操作的显着特征。 在连续几天进行了5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之后,昨天,为了保持银行体系中合理和充足的流动性,中央银行通过加息招标开展了2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反向回购操作单日触及近10年新低。

对于为什么要进行20亿元的小批量反向回购,市场上存在分歧。 一种观点是,在除夕夜之后,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因此无需大规模“花钱”。 另一种观点是,从近期的运营特征来看,中央银行可以保持高频操作的作风,表现出温和的态度,并稳定地释放政策利率信号。

“土地出让金”操作在过去十年中创下新低

根据历史数据,为期7天的反向回购操作量为20亿元,是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十年中,只有12次反向回购操作,其中7天的单日交易额不足100亿元。 单日逆回购操作就只有50亿元,其中有6笔发生在本月。

关于央行的持续小额逆向回购,开元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杨维新认为,除夕效应后,市场流动性处于合理的充裕状态。 目前,不需要大规模的“放款”来促进过多的资本松动,但是少量的反向回购可以缓解对过度市场资本紧缩的预期。

自本月以来,反向回购操作的规模逐渐减小。 1月4日启动200亿元逆回购后,央行连续三个交易日进行100亿元逆回购。 从那时起,规模已减少到50亿元,昨天又减少到20亿元。

总体而言,公开市场操作显示出净撤出趋势。 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本月累计实现净提款5330亿元。 自本月初以来,在新的一年之前释放的流动性已逐渐到期,并且在1月7日之后到期的金额已大大减少。 同时,去年年底财政存款增加,市场资金处于边际宽松状态。

从D衡量市场流动性R007从指标上看,自1月份以来,DR007的加权平均利率一直维持在2%以下的水平,大大低于2.2%的政策利率,表明流动性相对充裕。 即使在最近的交易日中,中央银行仍继续进行少量净提款。 ,该指标仍然相对较低。

高频操作小摆放显示出柔和的态度

市场观点认为,连续的少量反向回购在保持公开市场操作连续性的同时,遵循合理性和适度的原则,以后可能会成为惯例。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认为,从近期央行的运作方式和与货币政策有关的表述来看,未来可能构成公开市场操作的日常惯例。 考虑到最近的资金毛利减少,运营量将减少。 50亿元和20亿元代表着持续经营和关心流动性的态度。

中央银行在2020年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自第三季度以来,我国的公开市场7天反向回购中标率一直保持在2.20%的水平,不受持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发达经济体的政策。 稳定释放政策利率信号,表现出审慎的货币政策态势。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顺化表示,从近期央行的声明来看,反向回购操作可能维持高频率状态,主要是加强反向回购利率作为市场利率中心的地位,并稳定释放市场利率中心的信号。 “总体而言,公开市场实现了净流动性回报,并保持了相对较低的速度。由于在新的一年之前流动性投资相对充足,进入一月份后,一些流动性将通过适度和秘密的方式回收,以保持合理和充足少量的反向回购和净回撤表明了适度的政策态度。” 胡说。

春节前的“稳定”一词“不算钱”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前定了调子,宏观政策“没有急转弯”。 业内人士认为,市场不必担心春节前流动性过紧,近期的持续公开市场操作也反映出央行对持续关注市场流动性和精准投放的态度,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期望。

对于最近的政策操作,市场更加关注本月中旬的中期贷款工具(MLF)的操作。 顺化认为,在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MLF本月的业务可能不会延续大规模业务的趋势。 但是,考虑到春节前后对流动性的高需求,规模可能会继续保持相等或略有超出。 应付金额。

在公开市场操作方式上,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公开市场操作应灵活执行,加强与中长期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始终保持银行业合理合理的总流动性。系统,既不松也不紧。 ,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流动性供应维持在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合理均衡水平。

关于最近的MLF操作是否可以“降息”,市场同意概率不高,并且近期降准的预期也不高,但不排除有针对性的降准的可能性在一年中削减。 顺化认为,降准的空间很小,春节前后全面降准的可能性接近于零,并且全年都有可能有针对性地降准。

大量信息,准确的解释,全部在新浪财经APP中

主编:郭健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