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新的贷款目标并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我国2020年的财务数据为视角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标题:实现新的贷款目标以支持经济发展-以2020年我国的财务数据为视角
新华社记者吴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数据,到2020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将增加19.63万亿元,社会融资累计增加34.86万亿元。 专家认为,我国的货币信贷将有效,有力地支持2020年实体经济的发展。
近20万亿元! 2020年,我国的新贷款达到了历史新高。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20年6月表示,预计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增加额超过30万亿元。 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当时提出的目标。 在资金支持下,公司加快了工作和生产的恢复速度,并且市场信心持续增强。 中国经济加速了其恢复和发展,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钱都去哪儿了? 去年,企业(机构)占新增贷款的60%以上。 数据显示,企业(机构)贷款增加12.17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8.8万亿元。
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认为,去年新增贷款比上年增加2.8万亿元,中长期公司贷款增加2.9万亿元。 可以看出,2020年新增贷款主要投资于实体经济,贷款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回顾过去的一年,受流行病影响,许多有形企业,特别是小型和微型企业,突然增加了生存压力。 为此,央行三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1.75万亿元人民币的长期流动性,维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 充分发挥贷款市场价格率(LPR)的指导作用,大大降低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 实行3000亿元的反流行性再贷款,5000亿元的恢复生产和生产专项贷款,1万亿元的包容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创造小微企业包容性贷款推迟支付本金和付款利率以及包容性的小型和微型企业信贷贷款,这两种直接适用于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已准确而有力地支持了防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信贷量增加,价格下降和结构优化是去年公司融资环境变化的特征。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小微企业全纳贷款余额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速超过30%。 去年前11个月,银行业针对微型和微型企业的新的全纳贷款利率为5.88%,比2019年下降0.82个百分点。
除了贷款外,多种融资方式也可以协同工作。 2020年,非金融公司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公司债券净融资和境内股权融资均大幅增长,同比大幅增长。 统计显示,到2020年,我国社会融资总额增加34.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9.19万亿元。 其中,公司债券净融资4.45万亿元,同比增加1.11万亿元。
去年的信贷分配和社会融资增加到了创纪录的高位,但这并不是“泛滥成灾”。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218.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 。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斌认为,到去年年底,虽然M2和社会融资的增长率趋于下降,但信贷结构得到了优化,反映出金融对银行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实体经济。
在该流行病期间,实行了一项特殊且分阶段的财政政策,其中一些将在今年继续发挥作用,有些将在完成任务后退出。 中国人民银行一再表示,政策调整不能削弱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会有“政策悬崖”。
易刚在几天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中国没有采取零甚至负利率,也没有实施量化宽松政策。 它是少数几个实行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而且一直没有“洪水泛滥”。 因此,就中国的货币政策而言,退出问题相对较小。 2021年,货币政策应“稳定”并维持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
专家表示,在下一步,我国的货币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稳定的货币政策将是灵活,准确,合理,适当的。 在金融政策的支持下,技术创新,小微企业和绿色发展等领域将继续受到资源倾斜,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将继续增强。